热评桃江四中疫情事件,高考加30分是
有孩子又会刷朋友圈的家长,最近的情绪估计都比较搭这个季节的天气:有些阴沉,有些清冷。
害怕被学生泄密而“抹黑”的湖南桃江四中,最近终于被蹊跷离奇的疫情桥段扎扎实实抹了黑。
年8月,湖南省桃江县第四中学发生一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截至年11月16日,共发现29例肺结核确诊病例和5例疑似病例,另有38名学生预防性服药,共计72名学生接受治疗和管理,对疑似及预防性服药学生的诊断待观察。
不是林黛玉时代,也不是《药》时代,可控的肺结核竟然在人群密集的高中近乎失控。
辩白也好,卸责也罢,用句网络流行语问下:请问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没有freestyle打底,“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舆情汹涌,众声喧哗。
有些反思是很搞笑的:比如有人说为什么不例行体检呢,这大概就像“何不食肉糜”般矫情。
一个镇上的学校,撑死了只是个“市属县级重点”,会奢侈到半年还是一年全科体检一次?拜托,北上广深恐怕也没这个“礼遇”吧。
又比如有人在抱怨始作俑者带病学习,我就提醒一句,,您不记得那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但还记得湖北孝感一中的“吊瓶班”吗?基层毕业班花式拼命,虽悲壮,却太过寻常。
当然,传染病不是伤风感冒,如此作死,严格来说,或涉民事侵权。这是后话。
这事既然从“天知地知”发展成全世界都知,如鲠在喉的追问还是叫人不吐不快——
第一,校方纵使再不知情,疫情猛如虎之下,“学情”了然否?一个接一个孩子倒下去,坊间传闻从年就有之,校方又不是活在十万八千里之外,何以如此后知后觉?
第二,即便肇事者瞒报谎报,但面对不正常的请假之风,幼儿园还要查查孩子的手足口,怎么到了高中阶段就对公共卫生疫情如此掉以轻心?
第三,校方推卸责任之前,曾有班主任表态说自己毫不知情下还在班级公开表扬过带病坚持学习的学生——都什么年代了,“带病学习”、“带病工作”还那么吃香吗?那么,想请问校方究竟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成绩为本”?
这些问题,大多属于语文学科中的“无疑而问”,属于一种修辞手法,因为公道自在人心嘛。
我今天要重点探讨的,不是以上群情激奋的表象话题,而是一个更为吊轨的细节。援引新闻如下:
11月18日,记者从多名患病学生的家长处了解到,孩子检查出肺结核后,他们也一直就治疗费用、患病对孩子的学业前景是否有影响等问题与学校进行沟通。
一位家长出示了一份“班感染肺结核学生要求”的纸质材料。其中提到:“所有被感染学生要求在参加年高考后,在总分数上加30分,并且要求在省内一本大学随机就读。”
白字黑字红手印。这当然是看得见的民意与民情。统计发现,共47位家长在这份请愿书上表达了意思。
看起来,家长们的想法也不算清奇:“由于桃江县四中精英文科班高考,历史以来都是以高录取率著称,每年高考大学一二本录取率都在97%以上,在全市甚至全省都是有口皆碑。被感染学生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些学生如果在身体健康不受到影响、学业没有因病被耽搁、能正常按步学习的情况下参加高考,均能荣录国内一、二本高等院校。”
好学生、好前程,被疫情耽搁,自然心意难平。
可是,看到这样的“请求书”,我竟然想到“一人自杀、全寝保研”的老梗。
说真的,我相信这纯属蜚语流言,不过,在百度知道,依然有小朋友在认真提问“假如室友自杀了、如何借此获得保研的机会”,甚至专业控云集的知乎上,亦有不少懵懂少年在讨论“为什么很多大学有学生跳楼都要封锁消息,甚至为了封锁消息还有全宿舍保研的说法”。空穴来风也好,以讹传讹也罢,故事纵使假的,背景怕不会太失真。
感染肺结核,要求“高考加30分”。这大概和“一人自杀、全寝保研”的逻辑是一样一样的。学校出事儿,知道你喜欢捂着盖着,更知道你为了假斯文而不惜代价,受害者或旁观者有些投机的想法,虽然三观上有点跑偏,却也号准了校方和相关部门“内怕”的脉。
好在,湖南桃江四中杨校长表示,“对这些要求,没有相关政策可以支持。”
这话说得很客气,换我说,这简直是臭不要脸。
你是受害者没错,但受害者也不能摇身一变就成为特权者、侵权者。
校方有没有责任、担负什么责任,程序正义自然会解决这个问题;但即便是受害的家长,求偿权恐怕也是有边界的。这就像消费者买了包方便面,吃出一只苍蝇,你说要赔王府井的一套四合院才公平,这就有点突破人类想象的极限了吧。
在高考加分清理得比较干净的今天,学校出事,当然学校埋单,大不了捎带上监管部门——何至于拿全省或全国的高考制度来陪绑呢?
第一,你是好学生,但好学生能考出好成绩是个概率问题,高考中马失前蹄的例子多了去了,哪有说生场病就包你策马扬鞭的人生的道理?
第二,疫情受害,这固然值得悯恤与同情,但突然加30分,对其他考生就是极大的不公平,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健康的不加分”还是“生病加30分”的自由与权利。
在我看来,部分家长的这种显然越界的请求,固然是爱子心切或爱女心切,但,更多的还是料准了校园公共事件中的一条潜规则: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有规矩,才有方圆。
校园公共事件的处理,很多时候沿袭了医闹纠纷的老路——丛林法则战胜了法治逻辑。最后呢,校方输得斯文扫地,对方赢得很难如意,围观者更是气得不轻。
我一直搞不懂,桃江四中肺结核事件中,未曾受到伤害的学生凭什么享受“退学费”的待遇?责任未明之下,校方急吼吼如此撒胡椒面儿,既让人觉得“心里有愧(鬼)”有封口之嫌,更无形中抬升了责任补偿的整体段位。这样的做法,看似人性,其实就和家长的“30分”请求一样,总感觉不太上规矩。
受害者求偿过当,“30分”就让人生厌;而肇事者掩人口鼻,“免学费”就贻笑大方。
说真的,在这个法治社会,我们的学校和监管,都该好好反思责权利关系的红线了。
作者
邓海建(国内知名评论员)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bz/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