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情还没走别落入这六个防治误区
入冬以来,全国各地爆发了严重的流感疫情。其中以学龄儿童为主,不少患儿都出现了高热、头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干咳等流感症状。
医院得到专家医生的提醒,流感易大范围爆发流行,目前并未完全消退,预防重于治疗。但以下六个误区要特别小心。
■误区一:
打了流感疫苗就万事大吉
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流感疫苗,但如果认为注射了疫苗就可以高枕无忧,那就错了。
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只能在体内维持一年左右,加上流感病毒很容易变异,基本上每年变异一次,因此,当年的流感疫苗仅对当时的病毒有效,而对于已经变异的病毒是无效的,所以,流感疫苗必须每年接种一次。
另外,流感疫苗在接种后2周左右,才会在体内产生抗体,所以,应在流感疫情爆发前接种疫苗,做到防患于未然。除了接种流感疫苗,还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这才是有效对抗流感病毒的最根本最强大的武器。
■误区二:
病毒变异快,疫苗难起作用
由于季节性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变异,需要及时更新疫苗株应对,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都会根据病毒变异情况,更新流感疫苗配方,做到当年疫苗当年有效。WHO自年起,每年都会进行两次流感疫苗株的推荐,以最大可能地保证疫苗与流行株相匹配。因此,担心病毒变异、疫苗无效是不必要的。
■误区三:
土法上马就能预防流感
有些人把预防流感的重任全部押在醋熏房间、喝板蓝根、房间放洋葱能“土法”上,这样做并不保险。食醋的醋酸浓度很低,想通过食醋熏蒸的方法预防流感,难以凑效。相反,如果在封闭的空间内长时间熏醋容易会引起呼吸困难、恶心等不适,还会对皮肤和呼吸道黏膜造成伤害。
板蓝根对预防流感也没有太大作用,国家卫计委在不久前发布的最新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中,并未把许多人信崇的板蓝根列入其中。而且,经过去大量临床数据统计发现,过量服用板蓝根还会影响消化功能和造血功能。洋葱、大蒜等确实有一定的抑制细菌作用,但对空气中流感病毒的杀灭作用也微乎其微。
■误区四:
得了流感,输液才好得快
输液一般输的是消炎药,也就是抗生素,但抗生素仅对普通细菌感染有效,而对于因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感是无效的,而且抗生素用多了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腹泻等不良后果。患上流感,最主要的是做好隔离工作,多喝水,多卧床休息,以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对于发热超过38.5℃的,可以适当用些退热药;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病毒药,如奥司他韦(达菲)。
■误区五:
医疗条件好,流感不会死人
根据流感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典型流感、肺炎型流感、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其中,典型流感和轻型流感由于症状较轻,一般不会致死,经过1-2周的药物治疗就可以治愈。但肺炎型流感(流感病毒性肺炎)、中毒型流感的病情可能在24小时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甚至昏迷,双肺密布湿性啰音和喘鸣音,脉搏快而细。这两种流感患者如果疏忽而未及时就医治疗,病死率较高,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老年人(大于65岁)即体弱者,病死率更高。
■误区六:
不去人多的地方就不会感染
流感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在人多拥挤、透气性差的环境中,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也有可能传染。所以,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可以减少传染的机会,但如果家长因此就索性让孩子冬天在家“闭关”,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为了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坚持锻炼身体十分重要。对于孕妇、体质虚弱者、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等流感易人群来说,也需要在加强均衡营养、适度锻炼强身等方面来防范流感侵袭。
图文编辑:艾平
文章来源:于文(医院)
图片来源:网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bz/2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