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场新闻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7月23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场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主持。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市体育局副局长杨海滨,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有国,丰台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初军威,东城区副区长赵凌云,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贺同宝,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出席发布会,通报北京最新疫情,发布防控有关信息,回答社会和市民关切的问题。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高小俊介绍三级应急响应下做好医疗服务情况:

为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医疗救治和防院感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调至三级后,就进一步做好医疗服务和管理提出了七个严格、七个优化和七个完善措施。

第一,七个严格

一是严格非急诊全面预约。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坚持非急诊全面预约和实名制就医,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要精确到30分钟以内,并为老年人等特殊患者就医问诊等提供帮助和便利。

二是严格院感防控。医疗机构严格验码测温、预检分诊、问询流行病学史、戴口罩、一米线、一医一患一诊室、加强消毒等院感防控措施。

三是严格发热门诊管理。全市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停诊;严格首诊医师负责制;发热患者全部进行“1+3”检查(核酸检测、血常规、抗体检测、胸部CT),并进行闭环管理。

四是严格核酸检测。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应配备核酸快检设备、具备1小时以内的快检能力;所有二、医院须在8月底以前具备核酸检测条件和能力。

五是严格无症状感染者和复阳患者管理。无症状感染者出院后,继续14天医学观察并定期复查。

六是严格院际间患者转诊。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先安排号源满足本市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医院的院际间转诊,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原则上以远程会诊为主。

七是严格医师跨省外出到中高风险地区活动。除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外,暂缓到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外出会诊和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

第二,七个优化

一是有序增加面向外省预约挂号服务。和京医通预约挂号平台开放国内低风险地区人员预约挂号,暂不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开放预约挂号。

二是有序扩大口腔科等诊疗服务。适应群众日常口腔疾病等诊疗需求。

三是有序扩大病房收治能力。逐步扩大病房收治患者数量,医院床位使用率控制在85%以下,医院控制在80%以下。

四是有序开放陪护和探视。适度开放儿科、产科家属陪护;逐步开放患者家属探视,探视时间应限制在半小时左右,鼓励和引导视频探视交流。

五是有序恢复外出执业活动。恢复本市辖区内的医师多点执业、外出会诊等执业行为;恢复本市辖区内医务人员在国内低风险地区的会诊活动。

六是有序开展学术交流。在严格完备应急预案等前提下,可举办学术交流等线下活动,会议规模控制在人左右。

七是有序调整集中服务。对发热门诊、核酸采样与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重点岗位人员不再集中管理,但要引导其减少非必要的社交活动。

第三,七个完善

一是完善秋冬季应急预案。各区和各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疫情形势变化、季节性传染病特点和常态化医疗服务情况,充实细化本区、本单位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二是健全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严格落实“四方责任”,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监测能力。

三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社区和各类社会组织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建设,夯实社会各个单元疫情防控网络。坚持“周末大扫除”“城市清洁日”等群众性爱国卫生工作机制。

四是加快发热门诊和社区筛查哨点提升改造,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建设。

五是加强人员培训。切实提高临床医务人员识别、诊断、报告、治疗能力,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能力,加强对相关人员流调能力及报告书写和分析研判能力的培训。

六是加强急危重症救治管理。做好应急隔离区或缓冲区的设置、应急手术管理、介入诊疗服务等工作,加强卒中、急性心梗、消化道大出血、高危孕产妇分娩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服务。

七是加强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保护,认真做好医务人员人文关怀;加强对医务人员先进事迹的宣传,积极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关心关爱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通知要求已下发各区和各医疗卫生机构。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做好应急响应三级下的医疗卫生管理工作,更好地为首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服务。

市体育局副局长杨海滨介绍三级应急响应下稳妥推进体育健身场所安全有序开放情况:

当前,本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坚持积极稳妥的要求,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体育健身需求,市体育局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严格科学评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修改完善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和举办体育赛事活动防控指引,安全有序推进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和体育赛事活动恢复。现就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动态调整防控管理措施,促进体育行业复工复产

本市新冠肺炎疫情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后,在严格落实本市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

一是全市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和各类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均可恢复开放运营,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瑜伽项目均可正常开展。

二是逐步恢复赛事活动举办。目前,低风险地区允许举办人(含组织服务保障人员和观众)以下规模的体育赛事活动,举办人以上规模的体育赛事活动须经属地政府和疫情防控领导机制审核评估。除北京冬奥会测试赛等重要赛事外,原则上不举办其他国际性体育赛事活动。

二、修改完善开放防控指引,保障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一)体育健身场所开放

前期,市体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部署要求,严格落实本市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做好开放体育健身场所的管理工作,保障市民体育健身健康需求。据统计,截至7月中旬,全市有余家体育健身场所持续开放运营。这些场所在开放中严格落实防控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了健身群众的身体健康。从连续运营情况看,全市体育健身场所整体运行良好,未发生相关关联病例。

为做好三级应急响应期间疫情防控和体育健身服务工作,进一步推动体育健身场所安全有序开放,市体育局研究修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三级应急响应期间北京市体育健身场所开放防控指引》。主要内容包括:

1.细化完善基本防控要求

一是严格落实预约限流措施。体育健身场所开放应坚持预约限流模式,所有健身场所按照50%限流开放。

二是严格落实清洁消毒措施。严格落实环境清扫和消杀规定,重点对密闭健身场所、卫生间、公共淋浴间等严格落实定期消毒措施。坚持对公共健身器材和设施、公用物品要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

三是做好人员查验和健康管理。要求对从业人员和健身人员都严格落实健康查验制度,实行“绿码”准入制。对拒绝接受扫码、体温检测或体温异常者,或有高风险地区关联人员应谢绝入场。

2.明确游泳和地下空间体育健身场所开放要求

一是游泳场馆和地下空间的体育健身场所在开放前,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和要求,重点做好环境消杀、水电气等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

二是游泳场馆要严格执行国家卫生相关标准,确保水质卫生合格。游泳场馆等健身场所使用、储存的化学危险物品、消毒用品,须严格落实“单独存放,专人管理”规定。

(二)体育赛事活动举办

体育赛事活动人群聚集且差异性大,应充分考虑项目特点、规模、场地、人员等因素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预案。因此,恢复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应坚持四点要求:一是坚持疫情防控为先,二是坚持属地防控管理,三是强化办赛主体责任,四是加强赛事信息公开。各办赛主体应于体育赛事开赛的15天前,登录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赛事管理平台进行主动信息发布。办赛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指引要求:

1.比赛场所防控:一是选择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三级应急响应期间北京市体育健身场所开放防控指引》要求的比赛场馆,并做好赛场环境的消杀、通风工作。二是赛场应设置隔离线,减少人员聚集。

2.比赛报名:比赛报名实行预约制和网上报名,办赛方要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和实名制管理。比赛当日,参赛运动员为来自高、中风险地区的人员需提供7天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采取“赛会制”举办并进行封闭式管理的赛事,参赛运动员需提供48小时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证明。

3.上座率管理:疫情期间体育赛事原则上实行空场管理。在严格控制赛事规模并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确有观赛必要的,室内场馆观众上座率每场应控制在30%以内,室外场地观众上座率应控制在每场50%以内,观众间距离保持1米以上。比赛全部采取网络实名预约、无接触方式售票。

4.应急处置:一是建立应急沟通机制。赛事主办方要加强与当地体育、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联动,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做好现场管理,配合疾控部门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等工作。二是建立熔断机制。经属地主管部门检查,发现赛事主办方防控责任和措施不到位的情况,立刻暂停比赛,待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办赛。

三、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筹划组织促进体育消费活动

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大部分体育健身场所暂停营业、所有体育赛事活动停办或取消,体育行业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本次防控等级调整前体育健身场所复工率不足40%,复工单位严格落实30%限流,因此达产率更低。

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步好转,体育健身场所复工率将进一步提高。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体育消费,提振市场信心,助力北京消费季活动,市体育局计划结合每年的全民健身活动,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民参与”的模式,拟与京东集团联合举办首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活动。根据活动安排,将以首都丰富的体育资源为依托,筹划设立“线上买”、“线上订”、“线上赛”三大板块,通过打折消费、免费体验、线上比赛、直播带货等方式,充分调动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社团各方积极性,通过线上线下丰富多样的体育消费活动,打造一个具有体育行业特色的全民体育嘉年华,进一步扩大体育人口规模,激发疫情后广大市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和消费潜力,促进体育消费回暖、消费信心回升,推动体育行业尽快恢复正常。

记者提问:现在天气炎热,游泳场所的开放一直是老百姓比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bz/8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