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疫情最新消息来了
交通运输部:
至疫情防控结束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
2月15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经国务院同意,2月17日零时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全国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具体截止时间另行通知。此次免费范围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经依法批准设置的所有收费公路(含收费桥梁和隧道);免费对象为依法通行收费公路的所有车辆。
三部门:
十条政策措施支持复工复产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支持复工复产十条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登记网上办理、实行告知承诺、建立行政许可应急绿色通道、延长行政许可期限、加快标准转换应用、审慎异常名录管理、严查乱收费乱涨价、加强质量技术服务帮扶、减免技术服务收费、鼓励企业参加“三保”行动等。
财政部:
预拨第二批疫情防控补助资金80亿元
2月14日,财政部预拨年第二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补助资金80亿元,支持各地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其中对湖北省预拨35亿元。截至2月14日,各级财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补助资金.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9亿元,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
吨中央储备冻猪肉全部运抵武汉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的积极协调下,国铁集团自2月10日至2月15日分批组织开展了吨中央储备冻猪肉运输工作。2月15日上午8点27分,最后一批22柜中央储备冻猪肉运抵武汉吴家山火车站。至此,吨中央储备冻猪肉已全部运抵武汉中央储备库。
民政部:
不得通过红十字会等定向捐赠利害关系人
民政部发布工作指引,要求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对受赠物资严格把关,确保来源合法、符合标准、安全有效、精准发放。不允许捐赠人以定向捐赠的名义指定其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指引强调,除定向捐赠外,重点支持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等疫情严重地区,同时与医院等接收单位有效对接,做到“快进快出、物走账清”,第一时间将捐赠款物送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线,防止捐赠款物积压。慈善组织、红十字会接收的定向捐赠物资,应按捐赠人意愿委托送达或由捐赠人直接送达最终使用单位。对于可以直接送达最终使用单位的非定向捐赠物资,由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协调捐赠人直接送达最终使用单位或指定地点。
教育部:
对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在多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医院支援湖北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服务保障工作,明确对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要进行表彰奖励,并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通知强调,要落实医务人员的临时性工作补助等待遇,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绩效工资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支援一线医务人员倾斜。全力救治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及受其他工伤的医务人员,并配合有关部门开通工伤认定绿色通道。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严禁任何校外培训机构近期以任何形式开展线下培训
近期有个别地区的校外培训机构在线下组织所谓的补习班、冲刺班,有的培训机构打着“响应教育部号召”的旗号向幼儿园推广付费超纲网课,已被当地教育部门依法取缔查处。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预警提出,疫情期间,严禁开展任何形式的线下培训,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聚集性培训活动。线上培训也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开展,不得违规组织开展超前超限超纲在线教学。对顶风作案者,将给予最严厉的惩处。
国家卫生健康委: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商场和超市卫生防护指南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制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商场和超市卫生防护指南,规定了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的商场(商业综合体)和超市在运营管理、环境卫生、清洁消毒、个人健康防护和商场不同功能区等方面的卫生防护要求。指南提出,所有员工佩戴口罩上岗。提醒顾客在进入大型商场、超市之前佩戴口罩,回家后注意洗手;顾客不戴口罩时,拒绝其进入大型商场、超市购物。
回应关切
新冠肺炎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先后开展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磷酸氯喹是一种上市多年的抗疟药物,体外实验显示对新冠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因为它是一个上市药物,安全性有一定保障,目前正在北京、医院开展临床研究,累计入组患者超过例。近期,湖南省也将启动磷酸氯喹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临床结果初步显示,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诊疗效果。法匹拉韦是治疗流感的境外上市药物,目前在深圳开展临床试验,入组患者达到70例,这里包括对照组,初步显示了较明显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治疗后第3到4天,用药组的病毒核酸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伦地西韦,也就是媒体报道中提到的瑞德西韦,这是一种国外公司研制的用于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药物,目前在国外的临床试验还没有全部做完。我国科学家开展了体外实验显示,具有对新冠病毒较好的抑制作用和安全性。该药在美国也实现了对一位患者的成功治疗。目前,我们在武汉推动在十余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已入组重症患者例,轻型、普通型患者17例,我们期待早日得到临床试验的结果。
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由于新冠病毒是一个新病原体,疫苗研发难度比较大、周期比较长。为确保尽早研发成功,在科研攻关应急项目中我们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并行推进,切实保障成功率。同时在联防联控机制下,积极协调多个部门给予疫苗研发团队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使研发工作进度更加紧凑、更加高效。当前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和干细胞技术可用于新冠肺炎重症治疗
针对重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一个关键途径。科研攻关组组织了针对重症治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从目前来看部分产品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是采集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用于重症患者治疗。处于恢复期患者的血浆中存在大量的保护性抗体,可以用于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截至目前,在武汉医院、医院医院共对11位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检测指标全面向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二是开展干细胞技术在重症救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干细胞治疗能够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通过改善微环境促进内源性修复,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症进展,缓解呼吸窘迫症状。经过严格的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以及严格的质量检定,干细胞产品在遵照当前干细胞临床应用规范和药品临床试验规定的前提下对若干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也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5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运返程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一起来看——
今年春运会有返程高峰吗?在什么时候?
节后随着疫情的变化,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节后返程客流大幅下降,没有出现明显的返程高峰。从2月11日起,铁路发送旅客已经连续4天低于万人次,累计退票达到1.15亿张。另一方面,实施错峰、错区域和错层次开学,学生返校不会形成集中客流;目前待出行的务工客流还有万人,由于各地企业错时复工复产,这部分旅客将陆续分散出行,也不会形成客流高峰。所以,我们经过研判认为,近期铁路不会出现返程的客流高峰,不会出现往年多重客流叠加的客流高峰现象。今天距离年春运结束还有3天时间,可以肯定客流量不会有大的变化。
接下来这段时间大概还会有多少人返岗?主要是哪些群体?
根据预测,从2月19日到本月底,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1.6亿人次,日均会在万人次,约为去年同期的1/5到1/6。
随着企业的开工和复工,预计2月底前,客流以农民工返岗为主,旅游客流短期是难以恢复的,商务流也比较少。预计3月份开始,还有一部分农民工逐步返岗,也有一部分是学生流。根据各个学校开学的情况逐步返校,预计学生流差不多还有1亿人次。
返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都有哪些防疫保障措施?
火车——
●精准安排错峰返程运力,实行分散售票策略,不卖无座票,实施隔座售票,将客座率控制在50%左右。
●每一趟列车上都预留了一定的席位作为临时隔离区,满足应急需要。
●对于发热旅客活动区域,进行应急性消毒,列车到达终点后,再进行全面的终末消毒。
飞机——
●航空公司对旅客订座实施监控,一旦客座率比较高,将调换大机型或增加航班,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对进出机场的全部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应查尽查,对于发热旅客及时处置。在值机、登机各个环节配备体温检测和医疗应急设施设备。
●各运输机场加强通风消毒。
●在客舱里设置相对独立的“留观区”,分散安排旅客座位。
●航班结束后会彻底消毒,包括座位等。我们还专门研制了机上专用消毒剂,既能有效杀灭病毒,又能满足飞机适航要求,防止飞机损伤。
途中出现发热症状的乘客如何处理?
列车上——
如果发现发热旅客,列车工作人员将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按照车上发现发热病人处置程序进行处理,及时将发热旅客下交前方有留验站的车站,移交地方防疫部门,进一步开展医学筛查和治疗。经过筛查,如果发热旅客为确诊或者疑似病人,我们将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防疫部门,通报密切接触者的信息,便于查找。
飞机上——
对于飞机上的发热旅客有专门制定的技术指南。客舱乘务员都经过了专门训练,航班上同时配备了机载防疫包等相关设备,如遇发热旅客,乘务员将按照程序及时处置。航班结束后会彻底消毒。
返程途中乘客、司乘人员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返程前,首先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有没有感冒发烧、健康上不允许的情况。如果健康状况允许的话,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建议戴口罩,要注意个人卫生,比如手卫生,咳嗽时要适当地采取一些防护措施,不要随地吐痰。一旦在交通旅行过程中发现有其他乘客发生了咳嗽或其他症状的时候,要密切配合司乘人员做好登记,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司乘人员也要做好健康保护,需要戴上口罩,无论乘客也好,乘务人员也好,一般的医用口罩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戴N95口罩。同时戴上手套,定期进行消毒。
民航针对学生的免费退票或者改期的政策会延长吗?
目前学校开学时间仍然未确定,民航局已经针对性的出台了学生旅客免费退票或者改期的政策,引导学生延后返回。如果开学时间进一步推迟,相关的政策还将顺延。
目前开展的科研工作有哪些进展?
在五大主攻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学方面——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的来源与已知家禽家畜的关系,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携带新冠病毒的源头。
在动物模型方面——已经成功构建新冠肺炎感染的小鼠、猴子等动物模型,为开展药物和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检测诊断方面——在已有七个诊断检测试剂获批上市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在药物研发和临床救治方面——有些药品筛选和治疗方案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推进临床试验,部分临床救治建议已经纳入诊疗方案。
在疫苗研发方面——并行开展了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的研发。
有多少种药物正在临床试验?疗效如何?
我们组织全国优秀的科研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筛选、体外酶活性测试等方法对七万多个药品或化合物进行筛选,遴选出五千个可能有效的候选药物,在普通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水平上进行初筛,之后选定了个左右的药物在体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实验。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磷酸氯喹、伦地西韦、法匹拉韦等一批药物。先后开展临床试验,目前部分药物已经初步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下一步我们将依据药物临床试验结果及时将这些成果推荐给临床救治一线。
疫苗研发进展如何?
由于新冠病毒是一个新病原体,疫苗研发难度比较大、周期比较长。为确保尽早研发成功,在科研攻关应急项目中我们并行安排了多条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并行推进,切实保障成功率。同时在联防联控机制下,积极协调多个部门给予疫苗研发团队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使研发工作进度更加紧凑、更加高效。当前部分疫苗品种已经进入动物试验阶段。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疫苗作为一种应用于健康人的特殊产品,对其安全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疫苗研发必须遵循科学规律以及严格的管理规范,需要给科研人员一定的时间来开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
病毒天然宿主找到了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检测了份华南海鲜市场及武汉多家生鲜市场环境标本及动物标本,其中33份新冠病毒阳性,其中31份来自经营野生动物的西区,通过这样集中的数据提示此次疫情可能与野生动物交易有关。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的团队检测了余份近年来收集的猪、禽、犬、猫等动物样品,均为阴性,通过这样的结果可以初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家禽家畜。
这之前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通过对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的比对,也显示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
华南农业大学团队的研究提出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对此,我们正组织有关科研团队进行论证,对新冠病毒从穿山甲到人的传播,这方面也在进一步加紧相关研究。一旦取得新的进展将及时和大家进行交流。
重症患者治疗有没有新技术新方案?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能用于治疗吗?
科研攻关组组织了针对重症治疗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研究,从目前来看部分产品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一是采集治愈患者恢复期血浆,用于重症患者治疗。处于恢复期患者的血浆中存在大量的保护性抗体,可以用于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截至目前,在武汉医院、医院医院共对11位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检测指标全面向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二是开展干细胞技术在重症救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干细胞治疗能够抑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通过改善微环境促进内源性修复,可抑制肺部急性炎症进展,缓解呼吸窘迫症状。经过严格的临床前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以及严格的质量检定,干细胞产品在遵照当前干细胞临床应用规范和药品临床试验规定的前提下对若干重症患者进行了治疗,也初步显示安全有效。
交流、进群、合作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bz/8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