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带来的商机,有多少能真正留下来

来源

DT财经(ID:DTcaijing)

作者

蒂姆

数据

罗钰婧、熊鹏鹏

年,这场疫情的背后,是挑战?还是机遇?

疫情让许多行业充满了不确定性,积极的从业者总是希望能瞥见点未来的模样,把挂在嘴边的“危中有机”落实到位。

前段时间,DT财经做了关于“疫情之后,你们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了吗?”的调研,在超过份有效回答中,8成的人认为自己在疫情过后不会报复性消费,剩余的主要想报复一下奶茶和火锅。有超过一半的人认真回答了“疫情期间发现的真香产品”这个问题,答案包括但不限于烤箱、厨房用具、健身环、运动手环、智能家居、方便食品以及高频出现的品牌“戴森”……

调研结果是大趋势的一个缩影:疫情后大概率不会有汹涌的报复性消费袭来,原地坐等的商家很难有惊喜;但是,疫情给了消费者很多尝鲜的机会,不少人尝完之后觉得真香,就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疫情是如何通过消费者影响商业的?

我们先来看几组背景数据。

友盟+的数据显示,与春节前(1.1-1.23)相比,除夕后(1.24-2.10)移动设备的日均活跃量增长了3.9%,用户APP平均使用时长增长了28分钟。

强制宅家的生活,让更多人有更长的时间来使用移动互联网,被强行教育了许多新的行为和消费观念。

有人怀疑,这种市场教育不一定有效,影响会随着大范围复工而结束。

但我们注意到,3月后,用户APP平均使用时长与高峰时段相比只下滑了2.5%,与春节前相比还是高出9%。

也就是说,即使上班族们已经出门返工,云端生活也还是比疫情前要活跃许多,一些尝鲜行为变成习惯被保留下来,更多线下行为真实地转移到了线上。

另一组数据是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不出意外,受疫情影响,年1-2月商品和服务消费出现大幅下跌,其中商品零售同比下降17.6%,餐饮收入下降43.1%,限额以上住宿业客房收入下降近50%……在一片下滑中,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了3%。

统计局的数据还表明,穿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消费下降。所以,线上实物消费数字逆势推高,无疑是因为出现新消费品类承接了大家钱包的热情。

而从消费结构来看,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持续扩大,2月的数据同比上涨超过5个百分点,越来越多消费来自于线上渠道。

#

短期内,我们能看到线上渠道在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的引擎作用。2月,淘宝新增超过万商家,淘宝直播新开播商家环比增长%;3月,淘宝天猫上湖北商家的复工率已经接近7成。

但更长远的影响在于,疫情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品类和行为习惯。

我们都知道,需求端的变化,将关联到许多行业下一步的动作。

为家庭生活细节氪金真香

我们先从新消费品类说起。

从大家在天猫搜索啥就能大致看出,消费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去年12月时,线上购物热搜主要还集中在服装、美妆和电子产品上;1月底疫情出现后,口罩成为绝对的需求主角,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新的关键词进入热搜前排,比如说瑜伽垫、打蛋器、烤箱、厨房置物架等等。

可以看到,在人们待在家的这段时间,很多家庭场景的需求被释放或创造出来。

这些新增的需求,直接落实到了大家对钱包的分配上。从最近4个月各个品类的天猫和淘宝消费金额占比变化来看,小家电、百货、美妆和运动户外四大品类出现了显著的增长。

仔细看了下2月份天猫和淘宝销量增长最快的小家电产品,都给人一种“日子竟然还能这么过”的感觉。

原来很多家居物品都能再匹配个电器,牙刷消毒盒、电动清洁刷、衣物消毒机、暖被机收到了越来越多真金白银的投票;各类美容产品也已经武装到毛孔,吸黑头仪、皮肤测试仪器和电子美牙产品的销量增速就很快;而在厨房中,每种食材都可以有自己的专属搭配,比如说电动打蛋器、牛排机……

调研显示,当活动空间被局限在家中后,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认真经营家庭生活,花更多时间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bz/89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