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疫情,失控了
印度年2月-9月新冠病毒确诊情况。
图片来源:TheNewYorkTimes
回顾印度的疫情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清楚看到:
1月出现首例;
7月17日突破万例(5个半月)
8月6日突破万例(20天);
8月23日突破万例(16天);9月5日突破万例(13天);9月16日突破万例(11天)。在印度,单日新增病例数一再打破记录,最高时接近十万。从目前趋势来看,印度疫情形势严峻,牛津大学流行病学教授陈铮鸣这样说到:「印度新冠确诊病例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在数月以前,印度疫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坚持没到多久,从6月到现在,病例数开始呈指数型增长。印度疫情失控,已然是事实。假如疫情始终无法控制,预计到10月份,印度的确诊病例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更糟的是,在印度,伴随着新冠大流行的,还有饥饿大流行。
印度正在经历一场和疫情一样难捱的饥饿。
视频来源:半岛电视台
上面这个视频,一开始出现的妇女是两个女孩的母亲。记者采访她时,她年仅5岁的女儿索尼娅(Sonia)因为腹泻,加上没有吃的而去世,亲戚正在安慰她。她家徒四壁,没有足够的食物给孩子吃,也无法找到工作,无法有稳定的收入。
像索尼娅这样,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去世的小孩,每天都在印度发生——每天约有0个。
疫情让民众失业,失业让民众挨饿,挨饿让小孩死亡。
这就是疫情失控下的印度,越是底层,越难挺过这道难关。
失控的印度印度疫情为什么会失控?从客观事实来看,首先,印度密集的人口,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机会。印度人口非常庞大,约有13.5亿,已经接近中国,但国土面积仅为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三分之一。相应的,印度的人口密度大约是中国的三倍。人口密度越大,病毒蔓延也就越容易。比如,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之一,这个占地不到5平方公里的地方,居住着万流动人口。在这样的地方,很难保持有效的「社交距离」。第二,印度城市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温床。印度城市的贫民窟,几乎没有自来水、浴室或卫生设施。在孟买的一些贫民窟里,甚至上千人共用一个厕所。城市如此,偏远农村地区的情况更不用说。
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图片来源:ElenaOdareeva此外,疫情发生后,印度民众防疫意识不强,不习惯戴口罩、洗手,喜欢聚集。比如,9月8日,在中央邦印多尔市,一场纪念一名内阁官员的活动仍如期进行,数千名市民参与。在这场活动中,参与者之间既没有保持距离,也有许多人没有佩戴口罩。如果是在全球疫情爆发初期,这种态度还能说得过去,但是其他国家的教训已经在眼前,印度民众的防疫意识仍然非常薄弱,这除了与政府不重视有关,主要还是因为多数人没有相应的卫生习惯。这是印度客观情况带来的防疫困难。但让疫情真正失控的,更在于政府的角色以及印度公共卫生系统固有的缺陷。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在疫情爆发后,联邦政府以及各邦反应不尽相同,抗疫结果也有显著差异。当1月末首例病例出现在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时,喀拉拉邦政府立即对当地的国外返回人员做了严格的检疫措施,对感染者做了隔离,所以没有出现病毒广泛传播的情况。这些有效的措施在短时间内遏止了病情的蔓延。
但其他邦的反应并不相同。比如马哈拉施特拉邦,并未对印度其他流入该邦的人口进行足够的检测排查,如今,马哈拉施特拉邦成为印度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
截止年9月19日,印度全国以及疫情最为严重的邦情况。图片来源:TheNewYorkTimes的印度地图错误,阿努纳恰尔邦是中国藏南地方邦层面应对不及时,国家层面——印度联邦政府也是如此。在整个2月,印度政府并没有在国家层面采取应对疫情的措施。当疫情3月份开始在欧洲和美国爆发后,印度病例开始缓慢攀升。3月22日,印度政府才宣布实行14个小时的宵禁,试图阻止病毒蔓延,但没有起到作用,病例继续增长。直到宵禁措施失效,这才引起印度政府对国内传染病形势的重视。3月24日晚,总理莫迪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3月25日起封锁整个国家,时间为3周。莫迪说:「明天开始将禁止出门。每个州,每个地区,每个车道,每个村庄都会受到封锁。」
3月24日,印度总理莫迪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全国实施封锁。图片来源:downtoearth.org这个决定从宣布到生效,只有4个小时的时间,完全没有给民众留下足够多的准备时间。禁令生效后,除食品商店,银行等基础服务以外,学校、工厂、交通、大部分商店等都要关闭,任何违反的人将面临长达一年的监禁。此外,晚上7点至翌日早7点的12小时为宵禁时间,人们不能出门。这个堪称「世界上最严格封锁令」的消息,顿时让民众陷入恐慌,因为政府并没有告诉民众如何获得食物等生活必需品,他们只能在缺乏隔离和有效防护的情况下,涌入商场超市抢购物资。不仅如此,政府的禁令是一刀切式的,那些确诊病例少的邦,只需封锁边界,限制流动借口,并不需要上面所说的那样,全面封锁。结果可想而知,政府的强硬措施,反而刺激民众聚集,导致病毒进一步传播。
知鸦和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教授联合打造的《极简中国史》通识课程,在B站正式上线了!现在订阅,立即享受限时5折特惠,一起来重温历史的温度与厚度吧~3周结束后,印度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反而增加了2%。政府只得延长封锁令,最终定于6月30日结束封锁。长时间的封锁势必影响经济,谁都清楚这一点,为了保经济与就业,政府对长期封锁并不热衷。因此从5月中下旬开始,封锁措施就变得形同虚设。除了印度中央政府以外,各邦政府的政策也在封锁和解封之间徘徊。比如一开始,政府在街头设置卡点,一旦看到有人溜达,警察会上去询问出门的目的,对不遵守限制令的人采取强制措施,甚至采取殴打的方式。可到了5月末6月初,尽管封锁令还没有撤销,政府已经允许跨州旅行,甚至无需进行强制性检测。从6月8日开始,印度绝大部分购物商场、宗教场所、餐厅和旅馆又重新开放了。这就是印度疫情失控的重要原因,从封城到解封,政策反复无常,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局势。与此同时,政府在封禁期间并没有做好相应的救济补助。自从3月末的封锁令生效后,除了难以买到食物,很多人还失去了经济收入,在城市里无法负担房租的人,能返回农村家中。
这些人主要是非正规工人,比如摊贩、家政、清洁工等,正规企业的外包日工等,他们大多数都是靠拿日薪吃饭,少上一天工,就意味着全家一天都没有收入,支撑不了几天,家里就会揭不开锅。
德里街头排队领取食物救济的工人。
图片来源:TheNewYorkTimes
据CNN报道,印度大约有4亿工人,其中1.21亿人是非正规工人。在孟买,有超过60%的人从事非正规工作。长时间的脱产和居家隔离对穷人来说,是一个过不去的槛。面对生活困境,他们只能携家带口返回家乡。但是,政府又切断了国内交通,穷困潦倒的人们,只能自己想办法,要么搭乘卡车,要么徒步回乡。这种无序的方式,不仅加速了病毒的传播,也让疫情从城市扩展到了农村。
3月25日强制令实行后,印度国内交通关闭,城市中的非正规工人只能步行回乡。图片来源:Reuters疫情在印度蔓延后,政府过分乐观,强调确诊人数统计数据的可靠性,低估了风险。自8月份以来,对于新冠病毒的日均检测量大幅度提升,据英国《卫报》9月7日报道,目前印度每天要进行多万次新冠病毒检测。这当然是印度政府对确诊病例大幅上升最自信的说法,但同时他们还强调另一个数据:较低的死亡率。根据印度卫生部的统计,新冠病毒患者康复率达到75%,死亡率从4月份的4%下降到8月的2.15%,现在已低于2%。相比之下,美国为3%,英国为11.7%,意大利为12.6%。死亡率低,被用来证明印度政府成功缓解了危机。莫迪在5月30日的一封信中就说道:「我们的抗疫之路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是世界上新冠病毒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这归因于我们及时封国、及早发现等因素······」有人将死亡率低与印度人口更年轻挂钩起来,这并非没有道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年,印度人口中位数年龄为26.4岁。CNN报道也提到,印度如今的平均年龄为28岁,相比之下,意大利则是47岁。在印度,仅有6%的人年龄在65岁以上。如今我们都知道,老年人更易感染冠病毒。但另一方面,印度统计死亡数据也有问题。CNN报道指出,印度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多年来,它一直未能准确统计本国公民的死亡数据。在疫情发生之前,印度全国范围内的死亡病例只有86%被政府登记在册,《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Policy)的报道指出,这其中只有22%有医学认证,正式注明了死亡原因。除了政府数据有部分空白以外,这也与印度传统有关。印度的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家里或其他地方去世,医院,因此无法得到医学登记。
BBC的报道也指出,印度的死亡率被严重低估,因为官方数据与火葬场、墓地的数据存在差异。
孟买的一处墓地工作人员运送埋葬一名因新冠病毒而死的妇女。一位知情人士称,如果该逝者生前患有其他并发症,将不会被计入新冠死亡病例中。图片来源:AP所以,如果政府轻信这些数据,很容易被误导,导致决策失误。正如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KaushikBasu)所说:「把这种数字当作自我安慰是不负责任的。」
雪上加霜的是,印度的公共卫生体系相对落后,而且政府并不重视改善,印度卫生部甚至没有正式的公共卫生部门,以负责传染病的监测、控制和消除。
《外交》杂志的一篇文章《印度失控的新冠大流行》(India’sOut-of-ControlPandemic)指出:「印度没有任何有效的全国性实时公共卫生监测能力。」(Indiadoesnothaveanymeaningfulnationwidecapacityforreal-timepublichealthsurveillance.)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年印度卫生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仅为4.7%,年更是下降到3.7%,在全世界排名垫底。
年印度卫生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印度政府的卫生支出仅占GDP的1.4%,私营企业卫生支出占GDP的3.3%,总支出占比为4.7%。世界平均水平为6%,中国为5.5%。图片来源:scroll.in汉化:明白知识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的不重视,导致医生和医疗设备也严重紧缺。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印度平均每人拥有一名医生,且医院。而中国平均每人拥有一名医生,美国则超过印度三倍,每人拥有一名医生。而在人口数量与对应病床位、重症病床位与呼吸机需求数量的比例上,则更是显得紧缺。据BBC报道,印度全国的呼吸机数量大约只有4.8万台,且大医院。在疫情爆发前的年,印度政府一项医疗保健计划的首席执行官英杜·布什恩(InduBhushan)说,印度的病床数缺口达3万张。
我们都知道,疫情对医疗资源的压力之大,即便是英国、美国,医疗资源都不足以抵抗病毒的扩展趋势,在印度这么大的缺口之下,那些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病人,只能流落在外,病毒继续蔓延。
年,印度孟买的医生在为孩子检查身体。图片来源:Reuters医疗资源是一方面,印度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另一方面。《华盛顿邮报》报道,印度每年有6万人因医疗费用而跌至贫困线以下,并且70%以上的医疗费用由患者自付。
一旦生病,民众只能自己支付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这对穷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于穷人来说,即便知道自己感染,也会因为没钱医治而继续待在家里,甚至外出工作活动,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概率。
-年,印度人均每年医疗保健支出仅为美元,相比之下,中国为美元,巴西为美元。图片来源:scroll.in相比较城市而言,印度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情况更为糟糕。在印度的60万个村庄里,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低种姓聚居区,医院,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援在农村地区。糟糕的卫生环境、匮乏的医疗资源、缺失的医疗保障体系,这就是印度人用来抵抗病毒的无奈现状。选择经济,还是抗疫?除了被上述人口庞大、人口密度高、民众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政府防控不及时,对疫情形势判断过于乐观,导致防疫措施松懈之外,印度真正被疫情击倒,还在于经济实在撑不住了。先来看印度的GDP情况。年8月底,印度发布第二季度(4-6月),也就是封锁期间的GDP数据,同比缩水达到23.9%。这是印度从年开始统计、发布这一数据以来最严重的收缩。在亚洲主要经济体中,印度同期的经济表现也是最差。世界银行也发布报告称,预计印度至财年经济将收缩3.2%。再来看失业率。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的统计,印度的失业率目前达到27.1%,创下历史新高,仅4月份就有1.22亿印度人失业。另外,6月1日,国际知名评级机构穆迪宣布下调印度主权评级1个等级,从原本的Baa2下调至Baa3,表示印度的经济前景未来将维持「负面」。这是该机构22年来对印度主权评级的首次调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印度经济正处于数十年来少见的衰退之中。因此,逐步解封和复工复产成为政府的优先事项。早在5月23日,印度民航部就宣布重启国内民航航班。7月份,印度宣布恢复与美国的国际航班,并且还和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13国就恢复通航的条件进行谈判。9月7日,尽管这一天印度确诊病例超过巴西,成为全球第二。但德里已停运5个多月的地铁依然恢复了运营。
9月10日,印度北部的喜马偕尔邦超过0座寺庙时隔半年重新恢复开放,允许信徒进入寺庙。
9月10日,印度喜马偕尔邦的一座印度教寺庙开放,一对信徒夫妇举行祈祷。图片来源:hindustantimes.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bz/9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