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艾叶飘香迎端午,社区活动ldqu
五月五,是端午
插艾叶,佩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又是一年端午时,假日情浓粽飘香,端午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而传统的节日,习俗自然多种多样,今年你最想做些什么呢?
端午的起源端午节安康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关于起源,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但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最广。
端午节正值季节转换,虫毒蠢动,疫病滋生,古人试图用种种巫术行为去禳解它,辟邪逐疫,以祈求这一年里的平安。这大概是后世端午节许多风俗习惯的原始意义吧。
名称来源端午节安康“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初五”。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就演变成了“端午”。端午节还有天中节、重午节、女儿节等别称。
端午习俗端午节安康喝雄黄酒
小编还记得小时候,奶奶都会用雄黄酒在眉心的地方点一下。亦或是写个大大的“王”。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熏艾叶
古时到了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把从田间采回的艾蒿、菖蒲悬挂在门户上。再将艾叶点燃,用来绕室熏烧。还会以艾叶煎汤,用来喷洒,沐浴,甚至是饮用。也有人用艾叶等浸制成药酒,或用嫩艾叶做成馍馍食用。
古人熏艾主要是为了驱虫,而如今更有效的驱虫产品比比皆是。但熏艾还是能够改变室内湿度,起到祛湿的作用。
要注意的是,熏艾也有禁忌,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慎用。
吃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头等大事。没错,一年一度的咸甜粽子之争即将拉开帷幕!
杭州人吃粽子的口味非常传统:每年都逃不过肉粽、豆沙、蛋黄这几样。近年随着花样的推陈出新,又有了鸡腿粽、松茸粽、水晶粽等健康又美味的粽子,满足了年轻人的需求。
吃五黄
农历五月,老杭州人称之为“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字的食物在这个月份上市而得名。传统习惯,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色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挂香袋
中医认为,气味可以无孔不入,香气通过口、鼻、皮毛等孔窍进入体内,可以影响五脏的功能,平衡气血,调和脏腑,祛病强身。
每到端午,人们就会将藿香、佩兰、苍术、薄荷、金银花、吴茱萸等芳香类中药研成粉末,装入精巧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
闹龙舟
几十上百条的龙舟在那儿你挤我拥,龙舟好手们表演龙舟甩尾、压水花、龙吐水等花样龙舟技巧,引得河道两岸观众为他们鼓掌喝彩。
赛龙舟最重要的就是讲究热闹,在欢声笑语中求得心情的愉悦,从而祈福平安。
除了传统习俗
社区活动也热闹非凡
01
弘端午,传浓情
这个端午节,彭埠街道王家井社区80周岁以上的老人们,都会收到一份意外的惊喜!
(老人们收到孩子们亲手送上的粽子和香袋,礼轻情谊重)
王家井社区爱心编织社的妇女志愿者和王家井社区明德学堂的志愿者一起为社区80周岁以上的老人送上了亲手做的的香袋和粽子,让老人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息。
这不仅仅是一个香袋、一个粽子,更是一份温暖,一份惊喜,一份爱心。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所有的志愿者们,心中都充满着对老人们的关爱和真情。
再看看我们的小男生志愿者们,谁说男生不会针线活,让你们见识一下男神的魅力,一个个巧手加细心,一针一线穿引流畅自如。
都说我们女人能撑起半边天,谁说不?编织社的妇女志愿者们相互探讨,相互分享,相互帮衬很热闹,而这毛线在她们手里一钩一绕,一个个精致的香袋就出现在她们手中。
亲子通力合作,缝制出一个个造型独特,极具观赏力和使用价值的香袋。
两个组织,两代人,强强联手,打造了温情洋溢的端午。一辈子的端午,两代人的记忆,永恒不变的是绵长的情谊。
02
书香满溢粽情端午
古老的传说已离我们很久远了,但人们对伟大诗人的怀念却用节日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皋塘社区的小朋友们体验了一次别样的端午节。
夏衍幼儿园的柴嬴老师带着孩子们:
吟一首古诗
读一本绘本
折一串粽子
做一个香囊
柴老师为小朋友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普及端午知识,缅怀屈原,和小朋友一起朗诵古诗《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接着我们跟着柴老师一起品读了《小艾的端午节》。书里的端午节,有菖蒲和艾叶的淡淡香气,有头戴虎头帽、身上挂香囊的热闹嬉戏,有放河灯许心愿的真挚情意,当然还有太婆包的口味繁多的粽子……
端午节要吃美味的粽子,漂亮的纸也可以折出漂亮的粽子。看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折的五彩粽,一串串,好看极了!
03
老人欢聚迎端午
普新社区随园居家养老中心传来一阵阵欢笑声,原来是社区的志愿者阿姨在给老人们上编织课,老人们欢聚一堂学习制作香囊、编织手绳来迎接端午节。
“陈奶奶,你这里好像漏了一针,需要拆开重新钩一下。”志愿者阿姨一边说着一边帮陈奶奶把香囊拆开重新补针,一眨眼的功夫就把漏的针补上了。“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了,几十年没做毛线活手艺也生疏了。”陈奶奶笑着说道。为了让老人们能充分发挥,有更多的选择,居家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小璐准备了各色毛线和钩针,还贴心的给老人们准备了粽子当点心。志愿者阿姨认真的示范了几种不同花色的钩针方式,老人们可以凭着喜好选择毛线和款式进行学习。
有人戴上了老花眼镜,也有人远远的拿着眯着眼睛,大家都在不停的重复着“穿针引线”,耐心的钩着毛线,看到有个别奶奶钩错了,志愿者阿姨马上上前指导。手在不停地钩着图案,但是丝毫不耽误大家聊天的功夫,奶奶们有一句没一句地唠着家常,欢声笑语不断。此情此景,好像是时光倒流了50年,你正豆蔻,娉婷袅袅。除了做香囊,小璐还教会了老人们编“桃花手绳”,粉色和绿色的撞色搭配还真有点“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韵味,有说要拿回去送孙女的,也有说要拿回去送女儿的。
做了香囊,手绳,吃了粽子,老人们又兴致勃勃的编了杯子网袋、手机袋等实用物品,此次活动得到了老人们的一致好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人们的精神家园需要大家一同构筑。
把代表快乐的糯米、代表甜蜜的红枣及代表情意的粽叶层层包裹,再把代表幸福和欢悦的红丝带系上,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fl/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