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ldquo龙舟水rdqu
广东近期常出现连续几天大雨、暴雨甚至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由于时值端午节龙舟竞渡之时,民间称为“龙舟水”,一般指5月21日至6月20日的降水。通常这个时期,夏季风家族中的南海季风爆发,能量十足,冲上华南,产生季风对流降水。同时,北方冷空气决不甘心就此“向北撤退”,它与夏季风在华南上空“互撕”,冷暖交汇,战(bao)况(yu)惨烈。
受龙舟水影响,全省各地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团队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季节,针对性提出有关灾后复产技术措施,并附上了专家联系方式。希望各地农业生产部门抓住下一轮雨水到来前的良好时机,将资料转发到各地基层群众,最大程度帮助群众减少损失。
本期
目录
水灾后动物疫情处理指南
水灾后水产养殖动物疫情处理指南
水稻涝害灾后管理技术措施
水稻“两迁”害虫爆发防控技术
1
水灾后动物疫情处理指南
4月份以来,我省普降暴雨,个别区县更是出现洪涝灾害,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灾害发生后,环境条件恶化,极易造成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连球菌病、寄生虫病等多种动物疫病以及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为加强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现将有关动物疫情处理指南通告如下:
一、加强消毒工作,妥善处理动物尸体,做到有效杀灭传染源
各养殖企业、养殖户要开展一次全面彻底清淤消毒工作,对水源地、养殖厂区、圈舍、养殖器具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全面消毒,重新更换消毒池药液,对养殖场的生产区、生活区等区域要消毒彻底,不留死角。加强消毒频次,按照动物发生紧急疫情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养殖场户亦要定期进行清扫消毒,有效杀灭病原。配合辖区动监部门对集中饲养动物的场所做好消毒工作。妥善处理淹死的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深埋,杜绝食用、外卖,防止传播疫病。
二、加强日常管理,采取措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1、养殖场户应加强场区的管理与监视,对进出场区的人员、车辆加强消毒,杜绝动物病原体被携带进入养殖场区。
2、配合区县疫控部门加强对场区内动物的监管,发现因暴雨冲至本辖区的不明来源死亡动物,要集中收集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如焚烧、深埋。同时加强灭鼠、灭蝇工作,切断传播媒介。
3、做好对灾区养殖户及村民的动物防疫宣传工作,对不明来源活体动物或死亡动物不准宰杀、食用、出售以及转运,死亡动物应交由当地疫控部门做好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途径。不能饲喂水浸发霉饲料。
三、加强应急监测,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对受灾较轻的场户原则上按照既定监测计划进行监测,对于受灾较重的场户要立即开展免疫抗体效果监测以及病原学监测工作,特别是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监测及免疫工作,及时发现易感动物,消除疫情隐患。对于抗体达不到要求或勉强处于合格线的畜禽要及时补免,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挡。病原学检测阳性的,除了做好补免外,还要加强动物临床观察,一有情况,及时处置。
四、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疫病的发生
1、减少暴雨灾后对动物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各部门要指导养殖场户,根据不同动物机体情况,对灾后动物加强营养管理,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及电解质,以增强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做好预防工作。经雨水浸泡过的饲料以及发生霉变的饲料禁止再饲喂。
2、采取措施,应对高温、高湿状态下的动物机体防暑工作,适量添加抗暑药物,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3、根据暴雨过后动物疾病发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皮肤病、消化道疾病以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五、加强防灾、减灾等应急物资储备
根据夏季多雨的情况,各养殖企业、养殖户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规范应急程序,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做好消毒药械、防护服、清淤设备、扑杀器具、无害化处理设备器具以及适合雨中作业的雨具等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控制和扑灭。此外,今后也要充分考虑养殖场的选址问题,避免地势低洼,造成养殖场更严重的损失。
六、加强日常巡视报告,防止疫情态势扩大
1、建立灾后日巡视制度。各养殖企业、养殖户要组建专门的巡查队伍,落实责任到岗到人,对重灾场户开展地毯式的受灾损失评估以及流行病学调查,逐一排查,确保不漏掉一起疫情。
2、加强灾情报告制度的落实,实行灾情日报告制度。各养殖企业、养殖户每天定时将巡查情况逐级上报,遇有突发或紧急情况,要立即上报。
联系专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联系-
2
水灾后水产养殖动物疫情处理指南
一、加强消毒工作,妥善处理水产养殖动物尸体,做到有效杀灭传染源
各养殖企业、养殖户要开展一次全面彻底清淤消毒工作,对养殖水体、养殖厂区、养殖器具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全面消毒,对养殖场的生产区、生活区等区域要消毒彻底,不留死角。加强消毒频次,按照动物发生紧急疫情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水灾过后的养殖水体,因流入大量泥浆、地表有毒有害物质等,水体浑浊,透明度低。为防止灾后疫情暴发与传播,应对养殖水体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防治细菌病、病毒病的发生与蔓延。妥善处理水产养殖动物尸体,深埋病死鱼、集中高温处理或集中用高浓度消毒剂处理等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杜绝食用、外卖,防止传播疫病。
二、加强应急时期的日常管理,采取措施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1、养殖场户应加强场区的管理与监视,对进出场区的人员、车辆加强消毒,杜绝动物病原体被携带进入养殖场区。
2、配合区县疫控部门加强对场区内动物的监管,发现因暴雨冲至本辖区的不明来源死亡动物,要集中收集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如焚烧、深埋。
3、做好对灾区养殖户及村民的动物防疫宣传工作,对不明来源活体动物或死亡动物不准食用、出售以及转运,死亡动物应交由当地疫控部门做好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三、加强应急检疫监测,及时消除疫情隐患
务必做好水产苗种检疫工作,加大跨区域苗种调运的检疫力度,防止水生动物重大疫病大范围流行。同时,加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力度,特别是做好大宗养殖品种的常规性、多发性疫病监测,加强疫病预防预警工作。各区县疫控部门应加强开展灾后疫情监控,灾区病害诊断,各灾区养殖户出现疫情需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
四、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疫病的发生
1、各部门要指导养殖场户,根据不同动物机体情况,对灾后动物加强营养管理,适当全池泼洒VC或其他抗应激制剂,缓解养殖动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反应。以增强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
2、洪水过后池塘普遍浑浊,水质较差,养殖户可根据所养殖对象不同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水质条件,各部门要指导养殖场户,根据不同情况,对养殖水体肥水、降低水体浑浊度在对养殖水体等进行消毒处理后,建议使用微生态剂或其他制剂,改良池塘水质。
3、在洪灾过后恢复生产的关键时期,尤其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水产养殖动物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找原因,快处理。
4、洪水过后应注意加强水产养殖动物营养,加强投喂优质饲料。根据天气、水色、水温、水产动物的活动情况及摄食状况酌情增减,灵活掌握,做到定时、定质、定位、定量投喂。
五、加强防灾、减灾等应急物资储备,尽快修复水损设施、尽快恢复生产
根据夏季多雨的情况,各养殖企业、养殖户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规范应急程序。做好消毒药械、防护服、清淤设备、无害化处理设备器具等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及时控制和扑灭。及时抢修被洪水损坏的养殖设备,尽快恢复生产。对于被冲毁的养殖水体,要迅速进行加高、加固、拦网等封堵措施,防止养殖品种的进一步损失。
六、加强日常巡视报告,防止疫情态势扩大
1、建立灾后日巡视制度。各养殖企业、养殖户要组建专门的巡查队伍,落实责任到岗到人,对重灾场户开展地毯式的受灾损失评估以及流行病学调查,逐一排查,确保不漏掉一起疫情。
2、加强灾情报告制度的落实,实行灾情日报告制度。各养殖企业、养殖户每天定时将巡查情况逐级上报,遇有突发或紧急情况,要立即上报。
联系专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马艳平博士
联系-
3
水稻涝害灾后管理技术措施
连日遭遇大雨甚至暴雨,各地水稻生产不同程度地受到涝害影响,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水稻受涝害最重的时期是孕穗期和开花期,分蘖期影响相对较小。当前我省水稻大多处于分蘖期与孕穗期和开花期之中,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涝害影响。
1、及时排水、分步排水
有条件的应该当天排水,先排高田,使苗尖尽早露出水面。如是阴天可一次排干水,如是高温烈日天气,不可一次排干水,要保留适当水层,分步排水,防治稻苗突然失水死亡。
2、及时清洁稻田、洗叶、补苗或改种、补种
退水后及时清理稻田的垃圾,防止垃圾堆积在稻田影响耕作、影响稻苗恢复生长,防止垃圾缠绕稻苗;有条件的可在退水时及时清洗稻叶上的泥沙,并进行补苗。如果缺苗严重,可将几块田并为一块田,空出的田块进行改种或补种。
3、及时增施速效肥
增施速效肥,促进分蘖和生长发育。由于受淹后水稻根系吸收能力差,施肥及时要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不可一次施肥太多。还可以采用喷施叶面肥或水肥。
4、及时防治病虫鼠害
1)水稻受淹后叶片损伤,病菌、害虫易侵入,要及时防治。
2)水灾过后,老鼠特别猖獗,为害特别重,要及时做好防鼠工作。
联系专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钟旭华副所长、研究员,-,陈志远研究员,-
4
水稻“两迁”害虫爆发防控技术
由于近期龙舟水持续袭击广东,为稻飞虱的大量和持续迁入与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基地内水稻害虫观测圃里调查所得,从6月4日每百丛水稻多头稻飞虱到6月11日稻飞虱增长到多头。预计龙舟水后水稻稻飞虱将严重暴发,为防止龙舟水灾害后,稻飞虱对水稻为害造成产量损失,建议对稻飞虱进行灾害后及时防治,主要是应用有效药剂的防治,具体药剂:1、20%呋虫胺悬浮剂30克/亩+20%烯啶虫胺水剂30克/亩;2、20%呋虫胺悬浮剂30克/亩+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5克/亩。每亩用药液量为60公斤。同时注意加入杀菌剂防控高湿引起的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
因持续降雨不利于稻纵卷叶螟的迁飞,因此在防治稻飞虱的同时对稻纵卷叶螟进行防治:1、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20毫升/亩;2、3%阿维菌素悬浮剂15-30毫升/亩;3、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15-30毫升/亩。
联系专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李燕芳博士
联系
近期文章推荐:1、泰万、泰乐和泰妙如何才能发挥最大药效2、就网传“今珠多糖可防治非洲猪瘟”,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3、分析猪流感与猪感冒在临床鉴别与防治措施4、猪场传播非洲猪瘟媒介节肢动物及其防控...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fl/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