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老年人,三年抗疫形成的这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www.zkyyhhyy.net/index.html

新冠疫情之下,老年人无疑是最需保护,也最不容忽视的高危人群——不仅是因为他们有着较弱的健康状况,更因为他们使用相对“原始”的信息获取和沟通方式。菜和药屯不屯、疫苗打不打、手机短信里收到的流调链接点不点、打车挂号订外卖的APP怎么用……战“疫”三年,老年人通过了重重考验,也积攒下宝贵的经验,在“后疫情时代”,这些经验不能忘。

新华社资料图图文无关

能上网,更要会上网

“‘老年人都不太上网’,这句话其实有点片面。”今年61岁的陈阿姨是安徽一名退休教师,她觉得自己是一名“重度网瘾老人”。疫情期间,除了洗衣做饭等家务,她的闲暇时间都花在了短视频平台,哪怕是炒个青菜也要拍几段发到自己账号上。“我身边的老姐妹都喜欢看短视频,上面什么信息都有,不用看电视也知道发生了什么新闻。”

陈阿姨在北京工作的女儿韩女士却不同意母亲的观点,“有些老年人的确不爱接触网络,我母亲属于‘开窍’的那一部分老年人,但她虽然是上网了,并不代表她就能获取正确的信息,相反,她看到的很多信息是碎片化的、过时的、不权威的,甚至错误的。”

以北京为例,在疫情暴发时,每天都有疫情发布会,甚至有一天连开两场的情况,在涉疫信息如此密集且频繁发布时,仅靠短视频平台根据用户喜好的“大数据”推送,或者家族群里转发的文章,是很难精准抓住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信息。

“我是确诊病例的‘密接’吗?”“医院停诊了吗?”“弹窗3该找谁解除呢?”……年轻人会非常熟练地从自己构建的网络世界中找到与己相关的信息,而老年人则显得被动、后知后觉,并缺乏甄别真伪的能力。

每次陈阿姨给女儿发来标题唬人的视频或文章后,韩女士都会不厌其烦地纠正和澄清,并告诉母亲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fz/1393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