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速递疫情时期中国保险需求的18大
疫情时期中国保险需求的18大发现(复旦大学)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国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其中保险业在降低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家庭经济稳定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上,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疫情发生以来,保险业多措并举,通过扩大保险责任、捐赠保险等方式,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险的保障价值得到了社会群众的广泛认知。这其中,以腾讯旗下保险代理平台微保为代表的互联网保险平台表现尤为突出,在互联网企业敏捷管理机制下,依托互联网及线上业务优势,互联网保险平台在短期内为公众送去了保障,同时平台业务量也迎来了逆势增长。
疫情影响之下,公众保险意识、保险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同人群的投保行为又呈现出哪些特点?对此,腾讯微保联合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复旦发展研究院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发布了《后疫情时期中国保险需求的18大发现》,针对疫情期间中国保险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利用微保平台人身险数据作为剖析样本,帮助行业及公众正确认识疫情下中国保险业需求,力图构建一幅真实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联网保险的需求图景。
经历过“非典”的人更具风险意识,北京、广东地区投保人数领跑全国
学界与业界观点认为,大型公共卫生事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保险需求,此次疫情亦验证了这种说法。随着年1月23日武汉封城,疫情开始爆发,全国新增确诊人数进入上升通道,保险需求也一同进入了爆发期。新增总投保用户、反映潜在保险需求的小程序访问量、年化健康保险保费不仅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同向波动,而且较年同期有质的飞跃。由此可见,疫情提高了群众的保险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潜在的保险需求。
从地域上来看,在疫情期间,保险需求与转化率受经济发达程度与保险市场发达程度影响较大。在疫情的刺激下,人均GDP越高的地区保险需求增长及意识增长越剧烈。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人的地区,在疫情期间,保费增长更显著。其中拥有“非典记忆”的北京和广东两地无论是从新增投保用户数的绝对值还是经过人口基数调整的新增投保用户数,均在此次疫情期间名列前二,领跑全国。
有非典经历的地区更具有风险意识,北京、广东新增投保用户领跑全国
80后稳站投保“C位”,买保险成家庭顶梁柱们的“抗疫”优选
通过对不同地区微保投保用户年龄的分析发现,疫情推高了互联网保险的购买年龄,30岁以上人群保险需求“大增长”,尤其是年龄集中于35-38岁的80后,稳居保险购买者的“C位”。
从上述投保人群画像上看,80后开启了保险“买买买”爆发模式。如今80后已成为家庭“顶梁柱”,在甚至的家庭组合为基本模式的社会现状下,80后不但要担负起赡养双方老人的责任,还要承受抚养孩子的压力,再加上物价房价的飞涨,以及疾病与其它意外风险发生概率的增长,作为家庭“顶梁柱”顶不顶得住,关系着整个家庭的幸福,而具备优秀风险规避能力的保险,正逐渐成为80后为家庭构筑“防火墙”的优选项。
而且考虑到保障型产品在购买价格上会随着被保险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加,80后此时购买保险,年缴费额相对较低,价格更易于接受。
疫情发生前后,微保平台平均投保年龄变化趋势
保险“抗疫”女性顶起半边天,做好女当家为家人添保障
保险需求的性别差异一直是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fz/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