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这次等待广
我挚爱的广州,如今面临大考。
这段时间,广州疫情愈发凶猛,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
11月以来,广州单日新增本土感染者数量连续走高,11月5日破千,11月7日、8日、9日连续三天均超过两千。
11月5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广州市正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
11月10日晚间,疫情最严重的海珠区发布通告,决定11月11日0时至11月13日24时强化全域疫情防控措施。所有市民原则上居家,小区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地铁、公交、出租车、网约车暂停服务。
海珠大岛,摁下了暂停键。
各种本地群中,我的朋友圈里,充满了不安惶恐压抑的气氛。
有朋友问我,广州会不会像半年前的上海?我肯定地说,不会。
这个答案,是基于我近二十年的广州生活经验。
这三年来,科学理性防控的广州,像一面旗帜,鼓舞着很多人。虽然市道萧条了不少,但这更多是大环境所致,非广州之过。
截至目前,在所有大城市里,广州防疫是做得最好的。在上海之后,更多人会认同这一点。这两年,每次从其他城市回来,我对广州的感情就更深一点。如非不得已,我是不愿意离开广州外出的。在广州,我有安全感,不仅仅是家在这里。
这里的人不乱来,无论官民。因为这个城市,有两千年对外开放的历史,一直都是南中国最重要的通商口岸,有段时间甚至是整个中国唯一的通商口岸,所以这里的人极重规则极讲诚信。乱来的人,不管是大官还是小民,都没有好结果。哪怕乱砍树,都不行。按规则办事才有好报,讲诚信方得长远,这些观念深入人心。跟广州人打交道做生意踏实安心,这是有共识的。
这里的人,还残存一些“野”的气质。千年来,广州孤悬岭南,独向广阔大海,北方王朝存在感不强,所以这里的人,身上依稀还有一些野性。不要瞧不起这些野性,正是因为他们比较野,所以在北方早已荡然无存的一些传统文化,反而能在广东保存较好。从祠堂到语言,从衣着到人品,从饮食到观念,从历史到现在,都能看出老广的与众不同和难能可贵。
轻飘飘的蝴蝶,为什么能逆风飞翔?生命的意义和力量,有时就在于不顺从。
在这种相对生猛的民风制衡下,权力也不敢太任性。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广州媒体,以前可以把城中犯错官员骂得狗血淋头。虽然今天广州媒体也已泯然众人,但是他们曾经来过,骂过,爱过,留下了很多遗产。这份遗产里,就包括对官员的规训。
我一直认为广州官员是各个城市官员里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不是指学历,而是他们更有敬畏,更像一个人,更有人性,更有人味。
陈sir在最近一篇文章里,有一段描述,也佐证了我的判断。
“我注意到,今天新闻发布会上讲得最到位的,除了一如既往的张周斌书记之外,就是番禺区的副区长麦洁萍。她的谈吐不温不火,发言条理清晰,有科学,有实际,有人情味,真是难得。同样难得的是在发言结束之前,她露出了一丝笑容。我们太需要官员的笑容了,不要老是紧绷着脸,让老百姓提心吊胆。你们有信心,老百姓才有信心。你们有笑容,老百姓才有笑容。”
这段观察很细致,评论也很到位。
广州城里历练出来的官儿,不可能不受这里民风民情的影响。广州是一个非常和谐的城市,一句无处不在的“唔该”,化解了多少戾气,温暖了多少人心。广州人的职业、专业、敬业,随时随地影响着这些官员。
这两年,各地都有疫情发布会。但这个场合也容易衍生出舆情,主要都是因为官员表现不够专业和职业,说话做事与民众无法共情。说到底,还是因为平时脱离群众,高高在上,那种抑制不住的官气自然让人反感。
但是看广州的疫情发布会,你很难找到槽点,更多看到的是信心。广州市民不爱听大话、空话、套话,广州官员在此场合,就不说或少说官场语言、学术语言,而多的是民间语言、商业语言。
官民同心,才能无往不胜。没有民众的支持,官员什么事都做不成。
也许我走的地方还不够多,眼界还不够宽广,或者是敝帚自珍,我总觉得广州人是最讲理最配合最淡定最文明的一群人,当然前提是得到他们的认同。
去年五六月份的荔湾疫情,让我看到了广州人让人温暖进而心生力量的表现。高度配合,非常文明,那种素质,让人折服。引发疫情的阿婆,没有像有些城市那样被网暴得体无完肤,而是获得了无数安慰和同情。
广州人真的很正!
因为广州人的这些素质,所以疫情以来,广州才能一直比较安稳。去年的荔湾疫情,是最严重的一次,但也不到一个月,就彻底搞定。其他零散的小疫情,就更是三下五除二平息。广州防控做得好,固然和成熟成型的防控体系有关,但更有赖于两千多万市民的鼎力配合。
疫情期间,我去过北上深,去过成都重庆,去过哈尔滨乌鲁木齐,去过昆明武汉南京苏州太原兰州,仅从市民戴口罩自觉性来看,广州是数一数二的。不给别人添麻烦,注重公共道德,这是文明的重要体现。
再结实的钢铁,也会有疲劳的一天。再坚强的民众,也会有撑不住的时候。我们撑得太辛苦,活泼的人变抑郁,可爱的人变沧桑。多少悲情故事,在海一样的广州城里,沉默着,沉没着。
比如这次海珠城中村的问题,有人说这里是毒瘤。但是指责容易,有谁想过他们的难处吗?今天是双十一,在此之前,他们要备货,他们要赚钱,他们要养家。他们不是刁民,都是良民。这里出了问题,请不要一味指责,多想想怎么帮助他们。
三年了,广州一直撑到今天才露出一些缺口,很不容易了。人不是机器,就算是机器,也有出错的时候,两千多万人高度配合了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张嘴核酸、各种亮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自我调节情绪、努力克服钱包日益缩水带来的焦虑,淡定的广州人,可以打一百二十分。我为自己是广州人的一份子,感到特别骄傲。
我爱广州,这份承诺如果有期限,我希望是永远。
此时此刻,不想挑谁的错。这三年,在广州,无论官民,都不容易。即便哪里出了些差错,我完全理解,也能原谅。大形势下,俱是棋子。棋子的命运,从来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棋子的唯一使命,就是服从大局,努力争胜,尽量活着,才能等来黎明和春天。
我相信,再大的棋局,总会走到终盘的一天。在此之前,请手握权力和资源的人,再鼓起劲,善待民众。我知道你们也累,但他们更累更难。请你们工作再细致一点,再负责一点,这样就会少一些哭声,少一些骂声。
广州不会成为某个城市。广州就是广州,三年来广州已经不断证明了这一点。希望广州一直能成为广州。
广州,不要让我失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js/1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