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激降10C流感高发期,省中医的这
年,年度降温大戏——《你的冷空气》
从今天开始拉开帷幕
一大波冷空气由北往南
要对广州进行攻击了!
最低降到13°C
气温降了,又到了流感“肆虐”的时候……据央视报道,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发布了今年的流感疫情。从全国流感监测数据看,目前我国南方、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水平均在上升,其中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水平较高。专家介绍,未来1到2个月,将进入流感高发时期。
为了避免中招
医院开出的预防流感方子
拿好不谢,值得收藏!
什么是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常有突发高热、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疲软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成重症和死亡。
流感属于中医学“时行感冒”的范畴。中医认为时行病毒是一种为害甚烈的异气,或称疫疠之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流感的发病不仅是由于感受外邪侵袭,还与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有关,尤当气候失常、寒暖失调之时则更易发病。中医对流感有着独特的认识,并有良好的疗效。接下来中医专家教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流感,如何面对当前暴发的流感。
预防流感药膳
豆豉二白汤
淡豆豉10g,葱白15g,白萝卜30g
制法:将各物洗净,白萝卜切成小块,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适宜人群:平素怕冷,鼻塞流清涕,头痛,肌肉酸痛者
姜枣苏叶汤
生姜3g,大枣3枚,紫苏叶10g,红糖适量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丝,大枣去核,与紫苏叶共装茶杯中,冲入热水ml,加盖浸泡5分钟,加入适量红糖,趁热饮用
适宜人群:平素怕冷,鼻塞流清涕,头痛,肌肉酸痛者
芦根薄荷饮
芦根15g,薄荷5g
制法:将芦根、薄荷洗净,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适宜人群:发热,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口干欲冷饮者
清热利湿汤
紫苏叶10g、绵茵陈10g或木棉花20g,猪瘦肉g,生姜2-3片,精盐适量
制法:将各物洗净,猪瘦肉切成小块,与紫苏叶、绵茵陈或木棉花、生姜一起放入瓦煲内,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约1小时,放入适量精盐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平时易“上火”或“湿热重”的人
薏米红豆生姜粥
薏苡仁20g,红豆20g,粳米50g,生姜3-4片
制法:生姜切丝,将薏苡仁、红豆浸泡过夜,再入粳米、姜丝煮粥
适宜人群:适用于湿困中焦,头重,口中黏腻,肢体困重,大便黏腻者
黄芪苏叶饮
黄芪15g,紫苏叶10g,大枣3枚,生姜2-3片,红糖适量
制法:上四味共入砂锅煎取汁,放入适量红糖,趁热饮用
适宜人群:适用于机体免疫力差,平素易感冒,怕冷,打喷嚏,胃纳差者
预防流感处方
1处方1紫苏叶10g,苦杏仁10g,桔梗10g,薏苡仁15g,菊花lOg,连翘10g,苍术10g,甘草5g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利湿
服用:煎服,每天一次,服用2—3天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体质偏热,高热,口渴欲饮,咽痛,痰黏或或黄者
2处方2紫苏叶10g,苦杏仁10g,桔梗10g,薏苡仁15g,陈皮5g,桂枝5g,苍术10g,甘草5g
功效:祛风散寒、和卫宣肺
服用:煎服,每天一次,服用2—3天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体质偏寒,高热,恶寒重,全身肌肉酸痛者
3处方3苦杏仁10g,白蔻仁15g,薏苡仁20g,藿香10g
功效:化湿和中、降气止咳
服用:煎服,每天一次,服用2—3天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湿热体质,发热,肢体困重,头重,胃纳差,口中黏腻者
其他疗法
穴位保健若鼻塞严重,用食指指腹部按揉迎香穴(在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按揉约1-2分钟,古语云: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二穴可堪攻。
若反复发热,伴肩部酸痛,可选用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的手法或大椎穴(当低头时最高起骨头下方的凹陷中)拔罐,以宣肺气,解表退热(孕妇忌用)。
中药沐足沐足方:桂枝20g,荆芥20g,艾叶30g,加适量水煎煮,待温度适宜时泡脚,水位过踝关节以上10厘米即可,睡前30-40分钟为最佳时间,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防病保健之效。
患有流感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宜清淡,多饮温开水,或果汁(橙汁、苹果汁等),不宜进食肥甘厚腻、生冷、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不宜剧烈运动,多休息,宜早睡。
2发热期间不宜上班,建议居家隔离,若必须外出,建议戴口罩,防止传染。
3老人、幼儿因症状不典型,早期容易被漏诊,若家人发现其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情况,注意及早测体温。
4一般发热持续超过3天仍有高热,或出现胸闷、气促、极度疲倦、反应迟钝、尿少等症状中的一个或多个,应立即就诊!切忌见发热即清热!体温一般超过37.5℃,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此外,应用预防中药,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减量服用。如有慢性疾病、妇女经期、产后应慎用、孕期忌用。服药后如感到不适,应停服或咨询医生。
部分新闻来源:咩事
喜欢这篇文章
一定要给小编一个大大的ZAN哦~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bz/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