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登革热疫情再次蔓延,出现这些症状

根据省卫生计生委9月14日发布的信息,截至9月13日,我省年共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30例,但请广大市民不必恐慌,因为登革热可防可控可治,下面小编就搜罗了些有关防治登革热的小贴士,看完记得分享给朋友们!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暴发。登革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其潜伏期是3~14天。

1登革热

(1)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另可伴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3)皮疹: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

(4)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5)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其他可有肝肿大。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

2登革出血热

(1)休克: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会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2)出血:出血倾向严重,有鼻出血、皮肤出现血大批淤斑,呕血、便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如何治疗登革热

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1.降低体温。对高热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热药物。对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

2.补液。对出汗多、腹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但应时刻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脑疝的可能性。

3.降低颅内压。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症的病例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如何预防登革热

国际共识证明控制蚊媒(即伊蚊)密度是防控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蚊媒控制的方法是清除蚊虫孳生地并杀灭成蚊。

1.处理孳生地、消灭蚊蚴,清除积水,对于花瓶等容器要勤清洗、换水。

2.在住宅、办公室、医院等及其他公共场所可采用药物杀灭成蚊。目前可用敌敌畏、三氯杀虫酯()、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类、溴氰菊酯等药物。、

3.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4.预防登革热要隔断人为传染,一旦有病人发生,要早就诊,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5.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6.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

来源:药店人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好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bz/80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