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视角
1.地震后的自救互救
2.地震后如何做好防疫
地震后的自救互救
发生地震时,家庭、邻里之间的自救互救,是减少地震时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自救
1.被埋压人员首先要消除恐惧心理,能自我离开险境者,应尽快想法脱离险境;不能自我脱险时,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特别是腹部以上的压物;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烟尘呛入窒息。
2.被埋压人员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以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应利用一切办法与外界联系,可用石块敲击物体,或在听到外面有人时才呼救。
4.被埋压人员应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扩大安全生存空间,最后向有光线和空气流通的方向移动;若无力脱险时,应尽可能减少体力消耗,在可活动空间里,设法寻找代用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
二、互救
1.组织家庭、邻里互救。家庭人员和邻里要根据房屋结构、发震时刻等特点,在救人中要注意听被困人员呼喊、呻吟、敲击器物等声音的位置来源。
2.救人时要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在瓦砾堆中,要及时抢救处在房屋底层或未完全遭到破坏的地下室中的幸存者。
3.地震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在抢救被埋压者的过程中,人们要密切配合。
4.救援时应使被救者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暴露胸腹部;若伤员不能自行出来,不能强拉硬拖。救援时可用小型轻便的工具,如铲、锤、凿、棍等;在接近被困人员时,应小心,不用利器硬挖。
5.在搬运伤员时要注意了解有多少可运用的搬运器材、工具和沿途的地势及道路状况,采用徒手搬运时,尽量使伤员的重量贴近自己的身体,用最有力的身体部位如腿与肩进行搬运,防止二次伤害。
三、地震后如何现场施救及搬运伤员
1.地震后施救原则:先救命,后救伤。先做心脏复苏,把人救活,再进行创伤救治。
2.心脏复苏共分八个步骤:判断意识,呼救,摆成侧卧位,打开气道,检查呼吸,口对口吹气,检查脉搏,心脏按压。
3.创伤现场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4.伤口包扎:使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包扎要求:轻、快、准、牢,先盖后包(干净敷料),不可过紧或在伤口上打结,暴露肢端。
医院王一娜
地震后如何做好防疫
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一般震后容易出现各类疫情,所以防范工作很重要!
一、预防为主
1、肠道传染病
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用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饮用水。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受潮霉变的食品,不吃死亡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用消毒剂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应该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蚊蝇。不随地大小便,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有条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土层要夯实。要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
2、虫媒传染病
积极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要防范措施。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根据疫情监测动态,及时给易感人群接种乙脑疫苗,同时做好斯锑黑克、喷他脒、乙胺嘧啶、伯氨喹等紧缺药物的储备,一旦发生黑热病和疟疾方可有效治疗。
3、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要加强人间和畜间疫情监测,及时与畜牧兽医部门互通信息,以便有效处置首发疫情,严防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炭疽等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1)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2)要管好家禽家畜,猪、狗、鸡应圈养,不让其粪便污染环境及水源,猪、鸡粪发酵后再施用,死禽死畜要消毒后深埋;
(3)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病人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
(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2尺以上,不要睡地铺,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四是要做好鼠疫疫苗、出血热疫苗和有关药物的储备,以便应急使用。
4、预防经接触和土壤传播的疾病
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
二、灾区不能吃的食品
1、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
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h的熟食等。
2、要正确加工食品
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晒干;霉变较轻(发霉率低于30%)的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清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使霉变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3、搞好饮水安全工作
选择合格的水源并加以保护。首选井水,水井应修井台、井栏、井盖及井周围30m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打水应备有专用的取水桶;其次选没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并划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倾倒污水垃圾等;最后,可根据情况选接自来水供水管线、打手压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必须由专人管护。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饮用水要经过澄清、过滤、消毒等处理后方可饮用。
医院王一娜
主办:一公司党委宣传部
编辑:文韬邬旭
校对:杨海龙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fl/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