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呼吸道疫病的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控措施
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和亚急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慢性多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急性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严重困难,鼻、耳、四肢或全身皮肤发绀,心脏衰竭;慢性表现为阵咳、消瘦等。
2、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肺炎: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飞沫性传染病,多为慢性经过,主要症状为低沉阵咳、呼吸困难、气喘,提问一般不高。病变特征为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尖叶、心叶和隔叶前缘呈“肉变”。
3、副猪嗜血杆菌病
又叫猪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Swinepolyserositisandarthrithis)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又称为副猪嗜血杆菌病、格氏病、猪纤维蛋白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本病在临诊上主要以关节肿胀、疼痛、跛行、呼吸困难以及胸膜、心包、腹膜、脑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本病一般呈散发,也可呈地方流行性。饲养管理不善、空气污浊、拥挤、饲养密度过大、长途运输、天气骤冷等应激因素都可引起本病的暴发,并使病情加重,因此,应激因素常是本病发生的诱因。本病发生和流行的严重程度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猪群中猪肺炎支原体、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流感病毒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等病原体的存在有密切关系。
4、猪肺疫(猪巴氏杆菌病)图谱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慢性病例以皮肤下结缔组织、关节及各器官出现化脓性病灶,并多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为主要特征。主要症状为体温明显升高(42.2℃),食欲废绝,呼吸极度困难,持续性咳嗽,可视黏膜发绀,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侧、四肢内侧出现红斑,死亡率高达50%。
5、猪流行性感冒图谱
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秋冬季属高发期,但全年可传播。猪流感多被辨识为丙型流感病毒(C型流感病毒),或者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亚种之一。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通常情况下人类很少感染猪流感病毒。
流行特点: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本病毒都有易感性。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天气多变的秋末、早春和寒冷的冬季易发生。本病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4%~10%)。病猪和带毒猪是猪流感的传染源,患病痊愈后猪带毒6~8周。
临床特征:本病潜伏期很短,几小时到数天,自然发病时平均为4天。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0.3~41.5℃,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乃至虚脱,常卧地。
病理剖检:可见喉、气管及支气管充满含有气泡的黏液,黏膜充血,肿胀,时而混有血液,肺间质增宽,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胃肠黏膜有卡他出血性炎症,胸腹腔、心包腔蓄积含纤维素物质的液体。
6、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主要是D型)和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C型)引起的猪呼吸道慢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鼻炎,颜面部变形,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卷曲发生萎缩和生长迟缓。
临诊症状表现为打喷嚏、流鼻血、颜面变形、鼻部歪斜和生长迟滞,猪的饲料转化率降低,给集约化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由于病原感染猪只后,损害呼吸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极易感染其他病原,引起呼吸系统综合征,增加猪的死淘率。本病常发生于2~5月龄的猪,在出生后几天至数周的仔猪感染时,发生鼻炎后多能引起鼻甲骨萎缩;年龄较大的猪感染时,可能不发生或只产生轻微的鼻甲骨萎缩,但是一般表现为鼻炎症状,症状消退后成为带菌猪。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病菌存在于上呼吸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经呼吸道感染。本病的发生多数是由有病的母猪或带菌猪传染给仔猪的。
不同月龄猪只混群,再通过水平传播,扩大到全群。昆虫、污染物品及饲养管理人员,在传播上也起一定作用。所以,健康猪群,如果不从病猪群直接引进猪只,一般不会发生本病。一般来说,被污染的环境和用具,只要停止使用数周,就不会传递本病。
本病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猪圈潮湿,寒冷,通风不良,猪只饲养密度大、拥挤、缺乏运动,饲料单纯及缺乏钙、磷等矿物质等,常易诱发本病。
猪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2、重视隔离饲养,新引进种猪隔离饲养40天以上。
3、病猪隔离饲养,该淘汰的应及时淘汰。
4、坚持全进全出,产房、保育舍应采取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
5、空栏时彻底清洗消毒,空置3-7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
6、严禁上一批病弱仔寄养到下一批。
7、注意饲养密度,呼吸道病的发生与饲养密度密切相关,如条件差,密度应低一些。
8、注意通风和温度控制。
9、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10、减少应激: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仔猪断奶,不换圈、不换料;断奶后仔猪继续在产房饲养3~7天后再转入保育舍;断奶前后几天尽量不打疫苗;各阶段换料要逐渐过度。
11、免疫接种:根据本地区及本场疫情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适合于本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执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fl/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