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今年主要流行这种流感病毒和流感的预防
年12月12日,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发布流感防病信息提示,指出今年我省流行的主要是乙(B)型流感病毒。
据悉,为及时了解我省流感疫情情况,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对全省流感疫情进行了分析研判。根据我省流感监测情况,结合往年疫情情况,专家分析我省已进入流感流行高峰期,今年流行的主要是乙(B)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常见的甲型流感病毒有H3N2、H1N1两种,其中H1N1即年大流行的甲流;乙型常见的有BV、BY型两种。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是我省流感的流行季节,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我省流感流行的高峰期。
流感防病信息指出,流感病毒型别较多,往往在一个年度会出现1至2个优势亚型流行,1至3年循环一次。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一般2至3年同一个亚型流感病毒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而且人患流感后仅对同一亚型的流感病毒有一定免疫,且维持的时间不长。因此,由于流感每年都会发生流行,而且流行病毒型别可能会不同,所以有的人可能会反复得流感,这也是重点人群每年都要注射流感疫苗的主要原因。北方片区的流感疫苗接种供应和接种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在9月份开始供应和接种,尽量在当年12月份之前完成接种。
流感的预防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如下。
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8.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
优先接种人群:
(1)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①6~59月龄婴幼儿。②≥60岁老人。③患慢性呼吸道病、心血管病、肾病、肝病、血液病、代谢性等疾病的成人和儿童。④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和儿童。⑤生活不能自理者和因神经系统疾患等自主排痰困难有上呼吸道分泌物等误吸风险者。⑥长期居住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者。⑦妊娠期妇女及计划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⑧18岁以下青少年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
(2)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播给高危人群的人员①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人员。②敬老院、疗养院等慢性疾病护理机构工作人员。③患流感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人群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3)禁忌者①对卵蛋白或任何疫苗过敏者。②中、重度急性发热者。③曾患格林巴利综合征者。④医师认为其他不能接种流感疫苗者。
(4)接种方法和时机①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或前一年仅接种1剂的6月龄~9岁儿童应接种2剂,间隔4周;以后每年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1剂。其他人群每年1剂。②接种途径为肌肉或深度皮下注射,建议婴幼儿选择大腿外侧肌肉注射。③我国大多数地区应在每年10月前开始接种。
10.抗病毒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高合并症风险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应选择对流行毒株敏感的抗病毒药物作为预防药物,疗程应由医师决定,一般1~2周。对于那些虽已接种疫苗但因各种原因导致免疫抑制,预计难于获得有效免疫效果者,是否要追加抗病毒药物预防及投药时机、疗程、剂量等也应由医师来做出判断。
(1)中医预防:与流感患者有明确接触者:①儿童、青壮年,身体强壮者可用下方:金银花、大青叶、薄荷、生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副,连服5天。②老年体弱者可用下方:党参、苏叶、荆芥,水煎服,每日一副,连服5天。
(2)饮食注意:患流感后,宜清淡饮食,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应注意多饮水,以白开水为主。禁吃咸食:食用咸食后易使致病部位黏膜收缩,加重鼻塞。咽喉不适等症状。而且过咸的食物容易生痰,刺激局部引起咳嗽加剧。禁食甜、腻食物:甜味能助湿,而油腻食物不易消化,故感冒患者应忌食各类糖果、饮料、肥肉等。禁食辛热食物:辛热食物易伤气灼津,助火生痰,使痰不易咳出,故感冒患者不宜食用,尤其葱一定要少吃。不宜吃烧烤煎炸的食物:此类食物气味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易导致黏膜收缩,使病情加重,而且也不易消化。同时还应忌烟酒。
百姓对“流感”的三大认识误区
1.“流感”不是流行起来的“感冒” 每年秋冬季节,因为气候不稳定导致发烧,或者伴有嗓子痛、咳嗽、流鼻涕、咯痰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加。另外,很多人不仅仅在冬天有这样的体会,在春天、夏天也可能出现这些呼吸道症状,这实际上是感冒的症状。 普通百姓通常认为“流感”和“感冒”是一种病,“流感”只不过是“感冒”流行而已。但是,“流感”不是流行起来的“感冒”,“流感”和“感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流感influenza”,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感冒 普通百姓通常认为患“流感”后,“输液”就一定好的快。但是,得了流感,“输液”不一定好的快。为什么? 因为“输液”输的是“消炎药”(抗菌素)。抗菌素仅仅对普通细菌感染有效,对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流感”根本无效。为什么明知“输液”(用抗菌素)没有用还用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普通百姓的认识误区,认为抗菌素是一种“神奇的药物”,但不是包治百病,感冒和流感就是抗菌素的软肋,而且抗菌素用多了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抗菌素相关性腹泻,以及细菌的耐药性增加等不良后果。因此,我们正是要普及这方面的知识,要让老百姓“明明白白”看病。 另外一个原因来自医生,由于病人对医生的要求比较高,医生担心万一病人不是流感,而是普通细菌引起的肺炎或其他细菌感染,不用抗菌素会不会延误病人的病情?因此,在病人的强烈要求下也就半推半就“乐得”开抗菌素,而不顾抗菌素副作用的后果。 因此,作为一个聪明的病人,应该多问医生几个“为什么”,而不是一上来就要求医生开“输液”(抗菌素)。3.得了“流感”,不能期望当天就退烧 在门诊,经常可以看到焦急的母亲带着患有“流感”的初中三年级的儿子来就诊,而且一天内两次、医院,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面临中考,最好医生一天内就把病给治好,最好一天的学习都不耽误。还有一些白领患上流感,也是希望当天退烧,晚上再坐飞机出差。 很可惜,这种心理预期往往不能满足。 因为,目前医学上治疗流感病毒有效的药物只有M2蛋白拮抗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以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Oseltamivir,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两种抗病毒药,这两类药只有在发生流感后48小时内服用才有效,除此之外,治疗流感没有“灵丹妙药”,大多数“流感”患者的康复要靠人体的自我修复。 如果一个人不幸患上流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在48小时内接受抗病毒治疗,另外就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营养。流感病人发热持续3~5天是正常的,当天退烧反而不好。 实际上,我们仔细想一想,患上流感本身就说明我们一段时间以来身体状况不佳,正好借着“生病”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下,给自己的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时间。当患上流感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自己“生活的时钟”调慢,起码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再按照以前的工作和学习节奏生活了。我们应该聆听一下“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生病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提示我们身体累了,需要休息了。生病了还强迫自己的身体超负荷工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恶性透支”行为,如果长期“恶性透支”,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 如果我们的病人懂得这个道理,医院里“输液”的情形。我们的病人就会以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流感”,平静的对待它,适应它,在家里耐心的休息,等着“流感”静静的来,静静的走。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fz/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