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红必须加快护理专业发展

本文将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年第52卷第1期。

律回春暖,万象更新。送走阔步发展、奋发有为的年,我们迎来了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年)》为未来护理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护理工作者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健康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护理专业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预防疾病、协助诊疗、促进康复、减轻痛苦等方面发挥专业作用,因此,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护理专业发展,将护理的内涵和外延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对接,与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为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而努力。

护理专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健康发展,通过颁布实施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时期的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加大护理人才培养,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和强化科学管理,开展优质护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

截至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1万,比年增长了万,比年增长了万,“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护士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每千人口护士数从年的1.06提高到年的2.36。医院的医护比由年的1∶0.97提高到年的1∶1.42,医院医护比例倒置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护士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年注册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2.5%,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14.6%,护士队伍已经从以中专为主转向以大专以上为主体的方向发展,护士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对重症监护(ICU)、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器官移植等专科领域的护士进行专科规范化培训,使护士队伍的专业能力得到加强,专科护理领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护理理念、工作模式和内涵得到一定发展

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观念对护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以保障病人安全和诊疗效果为目标,满足病人身心健康需求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年以来,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由责任护士履行对患者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各项护理任务,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的整体护理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从简单的以完成医嘱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注重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整体护理;从控制护士数量,转变为按需求科学配置护士;从护士的收入与科室、医生收入挂钩,与工作绩效脱节,转变为护士的收入与护理服务的数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从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

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服务内容从疾病临床治疗向慢病管理、老年护理、长期照护、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方面拓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健康护理服务。

护理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全国拥有10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医院管理的不断加强,护理管理在加强组织保障、完善规范标准、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不断提高。特别是医院的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护理以实施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在完善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护士人力资源科学管理、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效果。

护理专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影响人群健康的相关因素与风险给健康服务供给和服务方式、连续性、协调性等带来影响。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疾病负担日趋加大

截至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2.22亿,占人口总数14%,老龄化进展迅速。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特点。近1.5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近万,老年护理需求激增,这对医疗卫生体系的调整、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方式的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护理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对扩大护理服务,加快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的作用。我国护理事业将从以医疗为中心,以医院为平台,逐步拓展到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以及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与群众健康相关的各个工作领域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在不断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疾病谱变化带来影响

传染性疾病方面,艾滋病、结核、肝炎等疾病时有发生。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原有常见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麻疹等疫情仍有发生。慢性疾病方面,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也是增加医疗费用、加重医疗负担的重要原因。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自身的困难和问题

现有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医院资源过度集中,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短缺,发展缓慢。群众就医需求和社医院倾斜,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因设施条件、技术水平所限,其服务就近、方便、快捷的优势难以得到发挥。护士队伍虽然增长迅速,但在基层工作的人员只有60万,不到总数的20%。同时,现有医疗服务体系服务模式比较单一,与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不相符。

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年)》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护理专业发展是建设健康中国、增进国民健康福祉的需要,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扩大社会就业、加快健康服务发展的需要。按照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以及《健康中国规划纲要》的要求,护理专业发展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应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适应人民群众全方面、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适应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求,适应医学技术进步和临床服务发展的需求。

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要加大《护士条例》的落实,在保证护士人力配备、薪酬待遇、职业安全等方面采取措施,维护护士的合法权益;要继续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特别是要增加基层护士配备,满足分级诊疗和基层服务需求;要不断完善护士的分层级管理,建立护士职业发展路径,将护士分级与专业技术难度、工作责任、职称职级、薪酬分配等有机结合,稳定护士队伍,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要发展专科护士队伍,建立专科护士管理制度,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要努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要医院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病人提供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健康指导、康复促进、心理支持等服务,加强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要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服务水平,通过支援帮扶、培训教育以及激励、政策倾斜等措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技术水平;要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家庭病床和居家护理,拓展护理服务领域,大力推进老年护理,逐步建立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要通过推进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照料以及安宁疗护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

要加强护理管理

通过科学管理,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管理的各项措施中,一方面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安全、优质、规范、连续、人性化的专业服务,另一方面要以临床一线护士为中心,在人力资源保障、职业安全保护、岗位培训与能力提升、薪酬待遇与晋级晋职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此外,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与临床协同推进。要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密切衔接的机制,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逐步建立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护理实践能力培养。要引导护理研究向临床护理实践的转化,使护理研究为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提供实证和技术支撑。

目前,护理专业发展在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中,处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伴随着年新年钟声的敲响,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伴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提升,护理专业发展要上水平、提质量、促改革、谋拓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

来源:“中华护理杂志社”







































北京中科白癜风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fz/8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