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第31天,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四川广元的一幕登上了微博热搜:
利州广场上,
市民乌泱泱聚集在一起,
悠闲地晒太阳,
喝坝坝茶,
摆龙门阵。
按照拍摄者所说:人山人海,全是脑壳。
毫不夸张。
让人觉得胆战心惊的,不仅是人员的密集程度。
从画面中明显可以看到,
现场很多市民并没有佩戴口罩。
很难想象,
这一幕会出现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然而,如此魔幻的场景,
也正在其他城市上演。
北京,大量游客驾车前往香山景区游玩。
通往景区的路上,
甚至出现了车辆拥堵现象。
香山本地居民更称:游客中随地吐痰、不戴口罩的比比皆是。
2月22日,杭州西湖,
超过人涌入断桥。
而在中午12点时,
景区车位就已经全部停满。
江西瑞金,解禁后的集市上人潮攒动,
热闹非凡。
而在数十秒的画面中,
佩戴口罩的路人寥寥无几。
河南郑州,陇海市场重新开放,
市民排队等候进入。
当日,
陇海市场人流竟达到了4万人。
可黎明尚未到来,已经有人蠢蠢欲动。
有人说:
人是一种很会选择性遗忘的动物。
确实如此。
2昨天,官方发布了最新的疫情报告:
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和疑似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国24个省(区、市)实现零新增。
随着疫情的总体上得到控制,
好消息也越来越多。
但0新增≠0感染!
这绝不能成为我们放松警惕的理由。
或许你该看看最近出现的特殊病例:2月18日,山东莒南,
一病例隔离期两次阴性后出院,
10天后查出阳性。
2月19日,成都一治愈者出院10日后,
复检出核酸阳性。
这证明,
新冠病毒痊愈的患者还有可能再感染。
2月20日,恩施确诊1例38天超长潜伏期无症状病例。
而据中国科学院团队研究发现,华南海鲜市并非新冠病毒发源地,
甚至在11月下旬已经开始人际传播。
病毒还存在太多的未知性,
正如钟南山院士多次强调的:
现在说“拐点”依然言之尚早。
此时的任何侥幸,
都有可能夺人性命。
3病毒不会挑人下手。这位老人名叫邱钧,72岁,
被人称为“武汉施瓦辛格”。
年轻时他就曾获得湖北省健美大赛第五名,
退休后更是每天坚持健身。
在女儿口中,他是“从不生病”的父亲。
疫情发生初期,女婿劝他戴口罩,
他却不以为然,
对自己的身体非常自信:
“该怎么样就怎样。”
“人家都不戴口罩,我一个人戴多难看。”
可就是这样一位体格强健的老人,却感染上了新冠肺炎,
确诊住院3天后便匆匆离世。
还有,病毒的传染性极强。
浙江杭州,一名男子曾在医馆买药时,
与确诊病例有过50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
期间两人都没有佩戴口罩。
后来男子与妻子均被确诊。
南京一名女性在排队买烤鸭时与确诊者有过密切接触,
后被确诊。
浙江宁波,56岁的老人在菜市场买菜时,
与确诊的路人在同一摊位有过约15秒的短暂近距离共同停留,
并且两人都没有佩戴口罩,
后被确诊。
从飞沫传播到接触传播,再到可能存在的粪口传播,
以及短暂接触后的传播案例,
都证明,
被传染的速度和概率可能远超大众想象。
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表示:
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
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
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病毒可能与我们长期共存。疫情之下,没有人可以绝对幸免。
哪怕疫情已经被控制,
我们依旧不能掉以轻心。
如今,国外疫情形势也十分严峻了。
当我们还在嘲笑,日本韩国抄的是武汉最初的“零分作业”时,
是否想过,
如今轻易摘下口罩的我们,
也许也正在重蹈覆辙。
灾难还没到头,冰冷的数字还在增长,
还有新的家庭正面临破碎……
我们如何能选择轻视自然,
不心存敬畏。
解封,
是为了复工复产,
不是放松防控,
更不是为了走亲访友。
我们根本承受不起疫情的再一次反扑!4“只要我们这身防护服没脱,你们就待在家里别出来,
否则我们就白拼命了!”
这几天,一个视频让无数人动容:
躺在车里的,医院的院长刘智明。
疫情发生后,
他一直在一线奔波,
几天几夜都没合过眼。
不幸被感染后,
他曾留下医疗预嘱:
“如果万一,不要插管抢救。”
只为减少其他同事感染的风险。
他叫彭银华,武汉医院医生。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
正月初八那天,
应该是他新婚的日子。
他推迟了婚期,
义无反顾上了战场,
甚至大年三十都在值班中度过。
令人惋惜的是,
抽屉里的请柬还没发完,
病毒带走了他的生命,
新娘再也等不到她的新郎。
他叫许鹏,蓝天救援队队员。
21日凌晨,
在前往湖北运送救援物资途中,
遭遇车祸,不幸去世。
出发前,
他曾在朋友圈写道:
“孩子要乖,
爸爸去武汉打怪兽!
使命,责任,无惧,坚守。”
年的春天我们,被困在了家里。那些为疫情牺牲的战士,却被永远的困在了年春天。而此时此刻,
还有无数人无惧生死,奔赴战场,与死神争分夺秒。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他们的脸早已印出血泡和压疮。为了减少感染风险,她们剪去一头长发。
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损耗,8小时不喝水,
穿纸尿裤,
防护服里全是汗。
他们的手,因为橡胶手套、消毒液和洗手液的反复侵蚀,
布满伤口。
高强度工作后,他们只能抓紧时间躺在地板上休息。
基辛格在《论中国》里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你所看到的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背负。
你所以为的现世安稳,
不过是有人替我们坚守。
正是他们把自己当做一道挡住病毒和黑暗的墙,
我们如今才能安然走在和煦的阳光下。
我们所待着无聊的家,
却是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我们的一丝侥幸,
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
5张文宏说,疫情有三种结果:
最好的结果:2-4周内所有病人治疗结束,
2-3个月内全国疫情得到控制。
最差的结果:控制失败,
病毒席卷全球。
胶着状态:病例数在可控范围内增长,
抗疫过程会十分长,
可能长达半年至一年之久。
如今,我们尚不能预测疫情的结果会走向何方。
但可以肯定的是,
若不牢记教训,
我们的每一分轻视自傲,
就会变成下一次灾难的温床。
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绝不仅仅是某一个人,
或者某一个行业的事情。
它需要我们齐心共进,
需要每个人守望相助。
普通的我们无法冲到最前线,但起码可以做到:
谨遵医嘱,
勤洗手,
戴好口罩,
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少为他人添些麻烦,
少给医生带去负担。
别让正在为我们拼命的人,白白拼一场。
这些,
就是平凡的我们为遏制疫情所做的最大贡献。
请再坚持一下,
筑好自己这道防线!
做不了炬火,
能好好发出萤火之光,
同样了不起!点个“在看”吧!你在家里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本文选自睡前伴读(svipcc)。作者伴读君,每一次翻阅,都是一场久别重逢,每晚九点半。只为温暖你的睡前时光。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最箴言经授权发布。伤疤未好,却已忘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fz/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