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疫苗注意事项
宝宝一出生就要开始接种疫苗了,在随后的一年,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接种一次,随着宝宝长大,接种的间隔时间越来越长。虽然疫苗接种伴随着每个孩子,但是关于疫苗的知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知道,今天我们就普及一下关于儿童疫苗接种的知识。
宝宝身体有不适时不能接种疫苗。
疫苗本身是减毒和灭活疫苗,在接种后就会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但在接种疫苗后的两三天人体的抵抗力是会下降的,如果宝宝之前就有不适,那接种疫苗后会加重宝宝的病情。
接种后留观30分钟
接种疫苗时一般医护人员都会提醒你接种后观看30分钟再走,有的宝爸宝妈会觉得这没必要,其实这很重要,因为每个宝宝的抵抗力以及每次接种的疫苗都不一样,也许你家宝宝可能会对某种疫苗过敏。疫苗过敏一般30分钟左右会显现,医院过敏,那是不是更方便抢救呢?
接种后是否需要注意饮食
有的宝妈宝爸会认为打完针后多吃鱼虾这类食物,会让疫苗发挥更好的效果,有的则相反,认为打完针后需要忌口,其实,接种疫苗后在饮食方面跟接种前一样,主要是保证宝宝的营养。
根据年开始实施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到年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按方案要求,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风腮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通过接种这些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由于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会有差异,所以你还是要以当地的防疫部门发的接种计划通知为准。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腮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此外还包括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和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
爸妈注意了,以下10类情况绝不能打疫苗:
1.身体过敏
比如宝宝吃鸡蛋过敏、身上起疹子,这类宝宝最好不能打疫苗。
2.患疾病
患有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和结核病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3.免疫缺陷
有先天性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的宝宝不宜进行疫苗接种,尤其是活疫苗。
4.有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的宝宝
如: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癫痫、高热惊厥、抽风病史、脑炎后遗症等均不宜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百白破混合制剂、乙脑和流脑疫苗。
5.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传染病
如果宝宝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有急性传染病,应暂缓接种,以免加重病情。建议完全恢复后一周再行接种。
6.如果宝宝发热、体温超过37.5℃时,也应暂缓接种。
7.如宝宝的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牛皮癣、湿疹、皮疹及化脓性皮肤病,则应在治愈后再行接种。
8.如宝宝的大便比平时增多,如每天排便4次以上,即出现腹泻时也不宜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9.凡发现有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则不宜接种麻疹、麻风、麻风腮、流感等疫苗。
10.凡对牛奶蛋白过敏、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宝宝不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js/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