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遗踪冲绳岛二战遗址寻访小记之嘉数高地
今天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极其重量级的人物,他就是前知兵堂工作室掌门人、早年国内丰碑式的民间军刊《突击》创办者兼执行总编董旻杰先生(网络笔名:本垒打)。
董老师作为资深的媒体人,也是无数网路军事业余作者走上纸媒写作的领路者。本人亦于年与董老师相识,早年的作品即由他从中斡旋,于-年间刊登在《战争史研究》及之后其创办的《突击》上。
除了杂志刊物之外,董老师亦著有国内研究阿登战役的代表作品《沸腾的雪:阿登反击战》(豆瓣8.6分)。翻译和校译的代表作品有安东尼·比弗所著的《阿登战役》(豆瓣7.9分)、科尼利厄斯·瑞恩所著的《二战史诗三部曲》(豆瓣8.9分)、海因茨·古德里安所著的《闪击战:古德里安回忆录》(豆瓣8.5分)等。均为国内同类题材中的扛鼎之作,是名副其实的军圈“本垒打”。
今天为董老师于年8月携家人在日本冲绳旅游后撰写的战地遗址游记,希望大家喜欢
冲绳岛二战遗址寻访小记之嘉数高地
去琉球游览,最吸引我的地方自然是当年冲绳战役的几处战争遗址,嘉数高地、《血战钢锯岭》热播后出名的前田高地和海军司令部遗址都是必去的地方。根据行程安排,先去了嘉数高地。
冲绳岛南北狭长,景点分散,全岛仅有一条轻轨线路从那霸机场通往首里城,距离能去的几处战争遗址还有相当远的距离(岛上的铁路毁于战火,战后并未重建)。
由于语言不通,因此公交车基本上不怎么考虑。一般游客要么跟随当地的一日游览团出游,要么自己包车出行(一般为8到10小时,包出租车的话价格在1千元人民币左右),否则临时打车跑长途的话出租车计价器上的数字能让你瞬间怀疑人生。
冲绳岛的北部基本上都是山地和森林,中部和南部以丘陵与盆地平原为主,受地势和历史影响,冲绳南部历来是岛上的人口聚居区和政治经济中心,直到现在亦是如此。
我居住的宾馆就在那霸的冲绳县县厅附近,预估后感觉可以用一上午的时间将距离宾馆不算太过遥远的嘉数高地和前田高地都逛一遍。
年6月之前,日军对包括冲绳岛在内的西南群岛的防御工作并不重视,马里亚纳海战惨败之时,西南群岛的防御力量约等于零。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当时美军在攻下塞班岛后长驱直入冲绳岛的话,估计一个营的海军陆战队就能顺利拿下全岛了。
此后根据第32军的要求,日军大本营匆忙向冲绳岛运送部队,守备冲绳岛的日军主要有2个陆军师团和1个混成旅团,当然还有不少海军部队,总兵力10万左右,其中担负主要防御任务的是第62师团,嘉数高地和前田高地都由该师团负责防御。
嘉数高地位于冲绳岛南部靠西侧,北面是宜野湾市,南部是浦添市,整个嘉数高地由两座山头组成,中间有一道跨距约20米的山鞍相连。东面山头比较高大,全长约米,山顶是平均约20米宽的平地,美军将其称为“嘉数岭”(日军称为“嘉数北侧高地”)。
高地西侧尽头是一道南北走向的山鞍,缓慢向南倾斜。鞍部西侧是嘉数高地的另一部分,与嘉数岭组成“T”字形状,山岭是一竖,西面的山头就是横头,南北全长约米。日军则称为“西部70高地”,美军称其为“克洛克高地”或“西嘉数”高地。
嘉数高地和后方的前田高地以及东边的西原、棚原等高地一起掩护着更南边的琉球旧都首里城和现在的首府那霸市,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嘉数高地现在是“嘉数高台公园”,图中高地北侧的“宜野湾市”就标注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普天间基地的所在地上,前田高地位于现在的“添浦大公园中”。当年,嘉数高地是日军第一道防线的核心阵地
嘉数高地的地貌和周边建筑与当年相比发生了一定变化,但还是能依稀看出昔日的T字结构,照片右下角的嘉数高台公园就是“嘉数岭”,而左上角的绿地则是“西部70高地”
嘉数高台公园面积并不大,汽车可以沿着坡道一直开到公园门口的停车场。包车司机是个白发老人,姓金城,车技相当娴熟,对嘉数高地也比较熟悉,把车直接开到了高地公园边上(他把车停在上图右下角保育所背后的停车场)。我沿着右侧的坡道向上走,路过指示牌从步行道走上高地,抬头就看见高地上显得挺突兀的瞭望台。
步行道右侧入口的指示牌
路边的纪念碑,日军第62师团有很多官兵(主要是独立步兵13、14、15大队)来自京都,根据展板介绍战斗中京都籍官兵战死了有2千多人
冲绳岛气温不是很高,但是日照厉害,大太阳底下站一会就感觉不好受,进了阴凉的瞭望塔后海风一吹顿觉浑身舒畅。
瞭望塔内部的墙上看起来有点斑驳,地上遍布裂纹,也没有啥陈设,看起来有点年头了,但是这景观美的没话说。
二层对着普天间基地的方向有一个三脚架,镜头直面机场跑道,两个看起来像摄影师的日本男子一个坐在石墩上玩手机,另一个在一旁抽烟。难道是专程守在这拍“鱼鹰”的?
普天间基地的归属问题前几年曾经在日本闹得风风雨雨,日本首相都亲自出面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飞机噪音扰民这几天亲身感受了一下,的确不好受,更别提冷不丁掉下一架来有多吓人。可是美国爸爸不松口,日本人有啥办法呢?“儿子,给你的才是你的,我不给你,你自己不能拿。”
高地制高点上的瞭望塔,外表看着不怎么样,登上去以后才发现这里真是个观景的好地方
瞭望塔内部一览,远景是添浦大公园,前田高地位于大公园东侧和中部(照片的中间部分),钢锯岭差不多就在那个位置
瞭望塔上的解说碑
瞭望塔上关于普天间机场的说明展板,机场周围被密集的建筑群包围,一旦发生飞行事故,当地人就倒了霉了。
从瞭望塔上俯瞰普天间基地,能看到远处的停机坪上停放着几架“鱼鹰”,空中飞翔的可不是飞机,而是一只蜻蜓
在瞭望塔二楼遇到了两个日本摄影爱好者,相机镜头正对着普天间基地,也许是在等候飞机起飞吧,乘他们在边上抽烟的时候,我随手拍下了这张照片
从瞭望塔三楼远眺南面的前田高地,“钢锯岭”大约位于高地中间的位置
拍了一堆风景照后,离开瞭望塔在高地上四处转转,战后日本人在高地上立了纪念碑和慰灵塔纪念战死的日军官兵。当年这里曾经尸横遍野,是绞肉机般的所在,据说战后当地人收殓尸骨时,许多日军白骨的手中还紧握着步枪。
高地顶部面积并不大,除了一些纪念物,瞭望塔下方保留了一座碉堡残骸,正面有明显的爆破痕迹,裸露的钢筋清晰可见。顺着步行道向西走,西侧的70高地方向有很多建筑物,原先的山鞍开辟成了道路,和战时照片完全不同了。
想看看高地正面的情况,没想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坟墓的后座,再往前走一点,看到的都是民宅,日军在高地正面的工事遗迹早就荡然无存了。眺望高地东北方的比屋良川河谷(现在连河沟都算不上,最多是条小溪流)、我如古(地名),昔日美军的攻击路线上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建筑,根本看不出任何战场原貌。
由于冲绳岛上平地面积有限,除了绿地公园,稍微大一点的空白平地只有学校操场了。继续向东眺望,依稀能看到棚原、西原和南上原高地,当初日军防线上的支撑点现在都成了公园绿地,再向东就是太平洋了。
高地上纪念战死者的慰灵塔
纪念日军京都籍官兵的纪念碑、祭坛和碑文
年4月8日,美军第96步兵师开始向日军防线发动进攻,双方在嘉数高地一带展开了长达16天的大血战。
战斗中,当美军进行炮火准备时,日军主力在反斜面阵地或坑道内待命。当美军冲至斜面棱线时,部署在反斜面阵地上的日军炮兵与邻近据点的侧射火力及正斜面阵地上的残存火力相结合,用斜射、侧射、背射火力给予美军重大杀伤。
交战双方在高地上反复争夺,一度形成僵持,4月19日的战斗中日军埋伏高地侧面的反坦克炮和敢死队甚至重创了突入的美军坦克营。
嘉数高地公园的说明展板,标识着纪念碑和战争遗迹的位置,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我无法一一探寻上面标识的所有遗迹位置
嘉数高地上遗留的日军碉堡废墟,上为正面射击口,可以看到很明显的爆破痕迹,下为碉堡入口
高地上的日军坑道和防御工事说明展板
关于弹痕墙的说明展板,但我并没有找到这堵墙的具体位置,看公园的说明展板显示,应该是在高地东侧的嘉数村里
日军坑道出入口,由于边上竖着“小心蛇出没”的警告牌,地上又很泥泞(一天前刚下过大雨),所以没敢多停留,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
在战斗了半个月之后,伤亡惨重的日军于4月23日开始分批撤出嘉数高地,美军在高地上清点出的日军尸体有多具,至于被爆破封死在坑道和防御工事内的日军人数以及先前后运的尸体数字则无从弄清了。
其实在日军在决定撤退的时候,进攻嘉数高地一线的美军部队同样虚弱不堪,各团和各师之间存在多个缺口,美军认为日军错过了抓住美军战线出现缺口这一难得的良机来重创对手。
考虑到日军兵力匮乏,第32军当时正在全线实施艰苦的防御战,实际上并未察觉到美军战线上产生了大缺口,而且由于美军连续猛攻,第32军也没有想到去策划发动局部反击。
从战况和战果来看,战后有人说嘉数高地才是冲绳决战地,日军在嘉数高地的战败决定了冲绳的战败,这样的说法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32军在错误的时间错误地投入第24师团打反击,却被美军重创,在真正需要投入预备队进行反击的时候,却无兵可用。当然,就算日军抓住了所有战机,一切仍是然并卵,战败的结局不会有任何变化,无非是让美军付出更大的代价罢了。
准备离开嘉数高地的时候,东侧的草坪上来了一群孩子,看着他们在两名老师的陪伴下走出ピノキオ保育所(匹诺曹托儿所),走上草坪撒欢,心中很是感慨。
他们嬉戏的草坪当初应该属于日军在嘉数岭上的反斜面阵地,这里距保留下来的坑道入口也就30米左右,曾是尸山血海之地。跟小朋友们打个招呼,把踢远的球给他们踢回去,老师很有礼貌地对我表示了感谢。
历史终究成为了过去,还是着眼将来吧。
嘉数高地公园东侧入口有家托儿所,我们离开高地的时候一些孩子正在公园草坪上嬉戏,和平,值得每个人珍惜。
“燃烧的岛群”是一个专注于太平洋战争和中日战争回顾的军史网,首创于年5月,年至今论坛在线,年转战
转载请注明:http://www.tujiahuayuan.com/yqsg/11542.html